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中原城市群能否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下,发挥整体优势,集聚更多优势资源,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事关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和中部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而实现中原城市群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无疑是积极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就是在整合区域资源、发挥整体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并向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等方向坚实推进。
一 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分析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中原城市群规划了四个产业带,即陇海产业带、沿京广线产业带、洛阳产业带和漯河产业带;划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下辖的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区域;第二层次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新密、偃师等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次为外围带。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原城市群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形态和特征日益凸显,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超过了全省的50%。截止到2006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6.8亿元,占全省的57.0%,比2004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1806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实现431.1亿元,占全省的6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653.0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828.0亿元,占全省的5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6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87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8.8%。
2.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2006年,中原城市群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一是速度加快。2006年,中原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再创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增长27.7%,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7%,高于全省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0%,后者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二是后劲增强。2006年,中原城市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828.0亿元。主要用于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竣工投产和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项目,积蓄了发展后劲。
3.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都市型农业和生态效益型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科技创新有力地推进了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技术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加快。积极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向基地化方向发展,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园区化方向发展。中原城市群工业产业集群得到较快发展,据统计,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许昌市、漯河市、平顶山市九个省辖市共拥有工业产业集群228个,占全省的58.8%。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装备向数控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专用设备向大型化、成套化方向迈进,郑洛工业走廊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