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从增长极理论可以看出,“中原崛起看郑州”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郑州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全国东西、南北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的交汇中心,空间上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非常有利的区位优势。郑州是沿海开放省市向中西部内陆辐射和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联系的轴心和必经之地,同时也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中西部接合点上的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东西南北中各地相互联系的重要内陆联结点。随着外商投资向内地延伸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逐步加快,郑州的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郑州市也处于相对居中的位置,地理区位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郑州是当前河南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还是全国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全国综合投资环境前10名和卫生城市行列。从多方面因素来看,郑州已具备中原乃至中部增长极的一定基础和条件。
一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带来的机遇
中部崛起问题酝酿已久,但正式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的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概念,并强调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同时也为实现郑州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制定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上述《意见》的通知,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标志着国家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此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中部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中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二是逐步解决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制定促进粮食产区与销区建立稳定购销协作机制的政策措施。三是把严格保护耕地放在突出地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四是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五是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超级杂交水稻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六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七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支持中部地区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八是建立完善农民外出就业服务体系和可靠信息渠道,加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管理和服务。九是以属地化管理为主,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网络建设。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十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发展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一批优质、专用、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延长产业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二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十三是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使用上继续向中部地区倾斜。
(二)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中部地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二是加强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中部地区铁矿石、有色金属、黄金、磷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三是积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四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对重点资源枯竭型企业关闭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给予扶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