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安徽沿江城市群(又称皖江城市群或皖江城市带)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快沿江城市群发展步伐,对于推进全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2006年8月安徽省制定的《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宣城、滁州(包含市区及全椒、来安、天长)8市及所辖29个县(市)。规划纲要还明确定位皖江城市群为安徽对外开放的门户,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放型区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把皖江城市群列为中部四大城市群之一,由此皖江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一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良好的基础条件、难得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良好的基础条件
(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沿江城市群紧邻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长三角地区,长江黄金水道,京沪、沿江、宣杭等多条干线铁路,合宁、沪蓉、蚌宁、芜宣、沿江、318国道等多条高速公路,将沿江城市群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其联结广大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纽带。
(2)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沿江城市群拥有近800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水资源充沛,年均水资源总量400亿立方米,人均近2000立方米/年。铁、铜、硫及石灰石等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十分适宜人居。政府服务意识较强,社会安定,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基本形成。
(3)产业基础较为雄厚,要素成本低廉。沿江城市群工业化水平较高,冶金、汽车、建材、家电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素质高且成本低,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综合商务成本不到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半。
2.难得的发展机遇
(1)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沿江城市群重化工业比重大,发展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沿江城市群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为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在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2)长三角经济圈快速崛起。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进入新一轮调整,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快速崛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为沿江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量。
(3)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的规模加大且速度加快;沿海地区受产业结构升级、商务成本上升以及土地、环保、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产业也呈现加速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势头。沿江城市群区位优越,在接受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
(4)促进中部崛起和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力度的加大,沿江城市群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更多的支持。
3.“十一五”时期沿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1)挑战。沿海和沿江各省都明确将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沿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发展的落差呈扩大趋势,虽然有利于产业梯度转移,但也可能会延缓融入长三角的进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和生态压力将越来越大。
(2)问题。综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对全省发展的贡献还不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济中心,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尚未形成;对外开放尤其是对境外开放水平较低;思想观念、市场机制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也还存在较大差距等。
(二)发展思路与战略定位
1.沿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率先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为基本取向,以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两岸联动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