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年06月 |
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耶路撒冷前途是最敏感、最复杂和最难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当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世俗权益,而且关系到全世界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权益。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不可替代的圣地,也是当代阿犹冲突最先爆发的地方。阿犹双方在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的冲突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其间城市的地理概念和人文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局面日趋复杂。在巴以双方试图就耶路撒冷永久地位达成协议的今天,对耶路撒冷特殊地位的形成、阿犹双方的争夺和决定城市前途的诸项因素有所了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一 历史背景和地理概念
耶路撒冷不仅是一神教信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城市,也是在原址维持存在和发展的最古老的城市。耶路撒冷的历史至少可以回溯到4000年以前,它的史前居民无据可考,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2500年前后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此的亚摩利人。相传他们是挪亚之孙迦南的后代,故将新的栖息地称为“迦南地”[1],居住在迦南地上的亚摩利人便被称为“迦南人”,他们中的耶布斯部落是有据可考的耶路撒冷最早的定居者。考古发现表明:被以色列人征服之前的耶布斯城堡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3000居民[2]。由于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且靠近水源,加之受到埃及人的保护,耶路撒冷成为最后被以色列人征服的迦南城堡。
当时的迦南有许多以城堡为中心的奴隶制小王国,耶布斯人的城堡之所以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是由于它日后逐渐演变成了三大一神教的圣地。
(一)三大宗教圣地的形成
三大宗教圣地的形成先后经历了1600年之久。鉴于三大宗教具有一神论的共性和教义上的延续性,不难理解为什么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地。三大宗教圣地的形成依次为:
1.犹太教
公元前1800年前后,希伯来人进入了迦南。初到迦南的希伯来人曾在亚伯拉罕的统领下同耶布斯人打过交道,但只限于向耶布斯王麦基洗德贡献1/10的财产并受到麦基洗德的礼遇。自亚伯拉罕之孙雅各起,希伯来人开始听从神授,称自己为以色列人[3]。饥荒迫使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公元前1226年,以色列人在摩西的率领下返回迦南。据《圣经》记载:返回迦南的途中,上帝在电闪雷鸣中显现于西奈山,授予摩西刻着“十戒”的石板(即“约板”),第一条戒律便是“除耶和华[4]外,不可信别的神”。此后200多年,接受了一神论的以色列人抬着置有约板的约柜转战迦南,一神教在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过程中逐渐成形。
公元前1006年,大卫乘耶布斯人的保护国埃及陷入内乱之机攻占了耶路撒冷,扩建了耶布斯人的城堡,并将约柜永久性安放在相传亚伯拉罕弑子祭神的莫利亚山上,并修建了规模不大的神坛,奠定了犹太教圣殿的雏形。公元前969~前962年,大卫之子所罗门穷7年之工,在莫利亚山上建造了规模宏伟的耶和华圣殿,史称“第一圣殿”。一般认为,第一圣殿的完工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5]。
所罗门死后,王国分裂,耶路撒冷成为南部犹大王国的都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占耶路撒冷,犹大王国的上层人士和熟练工匠被分批押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至此,“第一圣殿”时期结束。
公元前538年,波斯灭巴比伦,4万~5万犹太人在波斯王的鼓励和帮助下返回耶路撒冷,用20年时间在第一圣殿原址上重建圣殿,史称“第二圣殿”。
此后的350年间,耶路撒冷犹太社团大体上保持着自治地位,圣殿区得到了先后统治该城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尊重。但从公元前198年起,占据叙利亚一带的塞琉西王朝在耶路撒冷强迫推行“希腊化”,后又宣布禁奉犹太教,洗劫了圣殿并将其改建为宙斯神庙。
塞琉西王朝的做法激起了犹太人的反抗。公元前164年,“马卡比起义”获得成功,起义军恢复了圣殿,并建立了一个版图空前的“马卡比王国”。公元前63年起,耶路撒冷又沦为罗马统治。犹太人曾多次发动起义,但均遭残酷镇压,城市在公元70年和公元135年两度被毁。
公元135年之后,罗马人在废墟上重建了耶路撒冷,犹太人被禁止入内,圣殿的可见遗迹仅剩下了西部的一段基座,暨圣殿区西墙的一部分。正是这堵“西墙”,成了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千百年来的精神寄托,被视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和犹太民族往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