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2月 |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将要迎来的是生态文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下,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三大资源:土地、空气和水,正在日益退化,这种退化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尤为严重,人类的生存和城市的持续发展受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生态危机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生态城市便成了人类的共同目标。
一 生态城市是人类探寻的一种有效模式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面临环境污染,城市人居环境恶化,专家学者曾探索了各种理想化城市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E.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现代建筑大师F. L. 莱特的“广亩城市”,勒·葛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和“阳光城市”,索里亚的“线状城市”,以及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等等,这些城市模式都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城市的自然化。
照人的天性来说,人总是想方设法去改造自然,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写过来的。作为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城市、自然、人三者相互之间及其内部关系的总和。今天人们正在为之奋斗的生态城市就具备这种特征。当前,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绝灭和人伦道德危机成了全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生态城市”正是面对这一社会现实,从城市的角度提出解决矛盾的一个方面。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现在,只要我们将“生态城市”输入电脑,在网上搜索,这一概念就会铺天盖地式地映入你的眼帘,’让你读不胜读。而且,无论是大城市(包括超大、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生态城市作为自己城市的建设目标提了出来。不管这其中出于什么目的,总是或多或少反映了城市建设的某种规律性东西,说明生态城市是合乎时代要求的,是生态文明的希望之光,值得人们为之付出努力。
对于生态城市的理论概念,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按照前苏联城市生态专家亚尼茨基的描述:“生态城”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它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城市,因为生态城市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多栽树、多种花、多建绿地。它是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建筑、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在哲学层次、文化层次、经济层次及技术层次都有其深刻内涵。
(二)生态城市的基本特性
1.高效性
在生态系统内构成多层次食物链子系统,形成能量、物质、信息多层次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做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2.零污染
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排泄物,可能是另外几种动物的食物,即在生态系统是“零污染”。例如城市垃圾,经过先进的科技和工艺处理,就可以成为再生资源;一个工厂的“废弃物”,可能是另外几个工厂的原料;经过处理的污水可用来浇园林、冲厕所。
3.和谐性
生态城市中,“天人合一”,城市、自然、人相协调,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每一件事都充分考虑到人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不是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基于全球。如我们造工厂,不但要考虑各项建筑的适用性,还要不影响人的舒适、健康居住,不破坏建筑生态。
4.物质循环性
生态系统的形成为多层次的物质、空气和水的循环,某元素从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几种物质形态,形成物质循环。
此外还有自然性、动态性、多样性、整体性、稳定性等等生态特性。
(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
根据生态城市特性,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
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城市的前身是农村,农民的未来在城市。城乡之间在资源上有互补性,在生态上有共生性,在经济发展上有依存性,必须相互贯通,协调发展。
4.防保并举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既要从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