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氟中毒、砷中毒和麻风病,简称“氟砷麻”,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地方病,在贵州省局部地区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目前氟骨症病人107万余例(占全国氟骨症病例数的1/3以上)、砷中毒病人近3000例、麻风病人6000多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贵州省煤氟(砷)含量普遍较高,当地村民因敞灶燃烧高氟(砷)煤,造成室内空气和食物污染,人摄入后导致氟砷中毒。患病群众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南、安顺、黔东南、六盘水、毕节等6个市(州、地),地氟(砷)病主要流行在广大贫困的农村地区。目前,虽然全省“氟砷麻”的流行总体上得到基本控制,但是麻风病仍属全国高流行省之一,当地氟(砷)病区已进入癌症高发期,砷致癌的问题将是病区今后较长时期存在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氟砷麻”防治工作历来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群众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贵州省红十字会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和政府助手桥梁作用,结合实际,坚持以事件化、项目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涉及“氟砷麻”病区、病人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成效。
一 “氟砷麻”项目概况
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贵州省红十字会在“氟砷麻”病区救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社会效益。该会自2003年理顺管理体制、独立开展工作以来,一直关注“氟砷麻”病人,每年都以“红十字关爱进农家”等形式深入“氟砷麻”病区开展对重症特困家庭的人道关爱活动。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也以不同形式,开展对“氟砷麻”病区重症特困家庭的人道关爱活动。
2007年5月29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针对一些境外有军方和宗教背景的组织和机构在贵州省“氟砷麻”病区开展活动的情况,在有关材料上专门批示:“请贵州省红十字会拓展工作空间,强化工作职能,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影响力和实效性。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理解和积极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给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同年6月,省红十字会以事件化、项目化的方式,正式启动了“氟砷麻”项目工作。为顺利实施项目,省红十字会成立以常务副会长任组长的“氟砷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项目工作办公室。全省各市(州)及县(市、区)红十字会也由主要领导负责,层层落实,实现了省、市、县红十字会“氟砷麻”项目工作三级联动。
贵州省红十字会开展“氟砷麻”项目工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反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氟砷麻”项目工作做了专题报道。2007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同志在反映贵州这方面情况的有关材料上做了重要批示,明确要求中国红十字会要积极主动参与此项工作。8月13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也做出批示。中国红十字总会为此成立了“贵州‘氟砷麻’项目”工作组及办公室。同年9月,原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同志、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同志亲率工作组来贵州专题调研“氟砷麻”项目工作,对项目工作予以及时指导,并带来价值1166万元款物。“氟砷麻”项目工作的全面开展,引起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反响。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贵州省红十字会在组织开展“氟砷麻”项目工作中,明确工作职责,详细制订了服务项目、募集款物、志愿者招募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及时完善了有关项目推介与管理、新闻发布和红十字志愿者招募及服务等工作制度,按照“募集专款、关爱病区,引进项目、资助病区,深入村寨、服务病区,整合力量、帮扶病区”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针对“氟砷麻”病区、病人的关爱行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项目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氟砷麻”项目确立后,贵州省红十字会成立以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为组长,各市(州)红十字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贵州省红十字会‘氟砷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成项目工作办公室,明确划分工作职责,完善项目推介及管理、新闻发布、红十字志愿者招募与服务等各项制度,并协调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建立省、市(州)、县红十字会“氟砷麻”项目工作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既统一领导,又明确分工的“氟砷麻”项目工作合力。科层化的层级结构使省红十字会在全省各“氟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