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工作简史(1949~2004)

    作者:李成武 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工作简史。人才问题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归根结底都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人才问题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归根结底都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次中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这是在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环境做出的正确抉择和判断。社会主义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50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与我们拥有一支数量众多、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领导干部,培养并分配了几百万大、中专毕业生,安置了大批转业军官,安排了上千万知识分子。培训了数以千万计的干部,为各行各业和国家重点工程调配了领导骨干和紧缺人才,使数千万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挥了自己的光和热。本文拟以新中国成立后到首届中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历史线索为主轴,大致勾勒和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人才工作方面的重大举措,重建中国人才工作发展史,借以探索和总结共和国人才工作的规律和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多年来,对于“人才”的概念,并没有进行精准的划分和界定。20世纪80年代初,出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统计意义上的人才概念,即“具有中专及其以上规定学历或具有技术员(或相当于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显然,这个概念既不符合我国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大相径庭。其实,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种劳动者,都是建设新中国的有用之才,都是人才。

    与此相关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各种人才的指称,更为通行的名词是“干部”。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被编入了特定的单位或组织中。整个社会的从业人员被划分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几大块。相应地他们的身份就是干部、工人,因此就有了科技干部、企业干部、管理干部等名称。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出现了“三支人才队伍”的提法,所谓的三支人才队伍,即党政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这里的党政人才也就是过去的党政干部,在此意义上,我国过去的干部工作,其实也就有了人才工作的含义。当然,严格意义的干部管理工作同人才培养工作又有一定的区别。好在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判定何者为人才工作,而是考察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历程,因此,只要是为了培养和选拔、安排、调用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方面的举措,皆可纳入人才工作的范畴。在文中,将突出干部管理工作中有关人才的选拔、培养等方面。

    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本文中,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方针、培养特殊人才方面的举措,一并纳入人才培养工作中予以讨论,当然,这种讨论有别于就教育论教育的论述,而是突出其人才培养的向度。

    一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人才工作的起步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中国经历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在此阶段,中国建立并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