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2005年3月1日,塔瓦雷·巴斯克斯正式就任总统,乌拉圭结束从独立以来长期由红白两党轮流执政的传统政治格局,迎来历史上首届由左派政党组成的政府。执政近一年以来,巴斯克斯总统采取稳健务实的内外政策,注重保持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力争在避免引发较大社会波动的前提下实施新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进而使经济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目前乌拉圭政局平稳,经济复苏进程稳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公共债务和失业率稳中有降,巴斯克斯政府由此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一
“进步联盟—广泛阵线”在1999年的大选中成为乌拉圭第一大政治力量,此次选举中又分别在参众两院赢得多数席位,即将成为一名强势总统的巴斯克斯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乌拉圭前一时期由于经济动荡而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对社会稳定形成一定的冲击;国内传统政治格局被打破,许多人对“进步联盟—广泛阵线”的执政及其未来奉行何种政策心存疑虑。因此,巴斯克斯在大选结束之后着力安定人心。他强调全国和解与社会对话,希望通过对话争取国内各主要党派的支持,努力消除国内外各方对左派执政联盟的疑虑。最终,新政府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在比较良好的执政环境下开展工作。巴斯克斯的举措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承诺奉行一条温和的经济发展路线。由于担心大选带来的不明朗形势可能破坏来之不易的经济增长,“进步联盟—广泛阵线”在2003年12月通过决议,表示当选之后将捍卫民主政治体制,偿还外债,维护外资的利益。这一做法的收效良好:大选结束一周后,乌拉圭国内金融市场平静,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主权风险指数下降至2002年3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在组建政府期间,巴斯克斯任命与自己存在政见分歧的达尼洛·阿斯托里担任经济和财政部长,豪尔赫·莱普拉担任工业、能源和矿业部长,共和国大学经济系主任、广泛阵线著名经济学家瓦尔特·坎塞拉担任中央银行行长。国际债权人和投资者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个经济领导班子“对市场经济抱友好态度,更多地倾向于进行私有化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1]乌拉圭《观察家》报在2005年3月对本国20家生产型和服务型大企业进行的一份民意测查表明,大多数企业对新政府正在实施的经济政策抱着平静的心态;67%的企业表示将在2005年上半年增加生产,73%的企业表示要增加投资。[2]
第二,团结国内各派政治力量,提高内外政策的透明度,谋求进行超党派合作。2005年2月,“进步联盟—广泛阵线”与包括红白两党在内的各党派签署内容涉及巴斯克斯政府未来施政纲领的“跨党派谅解备忘录”。执政党就其施政纲领与在野党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乌拉圭历史上尚属首次。人们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巴斯克斯在执政之后将迎来一轮政局稳定期,同时也意味着在野党人士有机会进入国有银行和教育机构的领导层。巴斯克斯在此后表示:“对话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希望今后5年能继续保持对话,寻求共识、谅解、相互尊重和容忍。”[3]7月7日,乌拉圭各省新政府举行就职仪式。巴斯克斯总统特意前往红党取胜的里韦拉省参加典礼,以示对所有新当选省长的支持。
第三,赢得美国政府的谅解。巴斯克斯并不是美国看中的乌拉圭总统人选。他的当选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在拉美失去一支孤立古巴、支持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美国仍希望与选择温和政治立场的新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巴斯克斯当选总统的次日(2004年11月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向他致以祝贺,表示美国期待着同他以及“进步联盟—广泛阵线”进行密切合作。此后不久,美国国务院通过其驻乌拉圭大使正式邀请巴斯克斯访问美国。预定担任新政府副外长的贝莱拉·埃雷拉表示:“新政府虽然是左派政府,但不会改变对美国的政策。”[4]纽约的分析家们对巴斯克斯当选乌拉圭新总统的消息也表示热烈欢迎,认为新政府的经济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对国际金融界熟悉的阿斯托里出任经济部长表示满意。
第四,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为安抚国际债权人和投资者、保证新政府的融资渠道畅通,巴斯克斯在2004年7月与IMF和世界银行举行会谈时,表示将履行所有金融义务。2005年1月,当选总统巴斯克斯及其内阁主要成员与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