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一 “十一五”时期北京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面临的战略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北京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国际战略背景
1.知识、技术型服务业的新动向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这样一种过程来完成的,即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进入全球生产链中,成为流动着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寻找效率最高的集聚场所。这种过程的表现之一就是“世界工厂”[1]的变迁。这种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不同行业、不同素质人群在不同城市或地区的集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一直都为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所关注。敏感的媒体已经开始把中国称为新世纪的“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在世界范围的空间转移,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大变动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在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搬迁的同时,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特征是:
①在全球激烈竞争中,服务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迅速增长。其中依托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从服务内容到服务的深度与广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突进。信息革命为主导的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力变革,在第三产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首先得到体现。知识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部门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并且以强有力的增长率成为服务业中的主导力量,传统第三产业退居次位。
②制造业引入新技术革命与设计、工程与科技服务、计算机和相关服务等核心技术环节的信息技术变革有着紧密联系。这些服务部门过去曾经是制造业的附属部门,随着市场化推进,这些部门逐渐地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服务业的高度市场化,从不断提高竞争力上来说,也大大刺激了这些部门掌控高新技术的驱动力。
服务部门的市场化,是有利于制造业的。目前,在新技术变革的潮头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自主创新驱动型的制造业更是如此。有学者分析了新经济中服务业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创新往往发生在小型服务企业内部;而且创新是通过服务部门向整体经济渗透和扩散,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2]。
制造业为了在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需要通过自主创新的研发服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而研发服务也只有在产品的市场实现中才能体现出真正价值。也可以说,新技术革命在二、三产业的融合中找到了起作用的高效方式。随着高新技术服务对制造业作用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新型工业化需要发达的、高技术的、信息化的服务业给予支撑。城市化的进程也与服务业的集聚、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在“世界工厂”的大转移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增长显著加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制造业需要服务贸易的配套支撑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④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转移是近年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近一年多,美国出现了继制造业外迁以来服务业大举外迁的又一新的浪潮,引起关注不说,各界激烈争辩是否应当通过保护措施加以限制尤其引人注目。上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冶炼、造船行业的外迁;上世纪末制造业的外迁都没有引起美国朝野这么大的震动。本世纪的服务业由于关系到高新技术,所以外迁的舆论压力才这么大。实际上,服务业的外迁和其他产业的外迁一样,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虽然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跟踪研究表明,目前美国外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服务工作,都是低水平的、需不断重复的工作,核心科研一类的重要工作则没有迁移到其他国家,而是在美国本土进行。但是,这新一轮迁移热潮仍需引起我们的关注。跨国界的通讯革命是这次服务业外迁潮的内在原因,无论从技术革命的本质和市场力量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都是不可阻挡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就曾预言:“在中国,最大的商机不是在制造业,而是在服务业”[3]。应该说,这是我国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的大好机遇。
2.产业集群的新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继而形成产业带,其战略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表现出的现实意义。行业化在空间上的集聚,不仅要打破原来意义上的行业分割,区域分割,甚至正在打破国界。产业带形成了区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