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
一 对青岛建设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的条件分析
青岛过去一直被定位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但近两年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对青岛寄予的厚望已远不止于此。2005年省委、省政府将发挥青岛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作为突出抓好的5项工作之一。推动青岛强势崛起,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全局的必然。
(一)青岛作为龙头城市的条件和潜力
青岛位于中国内地伸向西太平洋的最前端,与日韩地缘相近、人缘相通,经济外向度高达96%,国际知名度大,是日韩产业转移的最佳桥头堡,目前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占全省的65.2%;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分别占山东省的35.6%和44%,具备了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最有条件率先建成面向国际特别是日韩的产业协作区和制造业基地。
1.国际化大港口和航空港是一个城市参与国际分工、集聚生产要素、拉动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方面青岛优势独具
青岛有着天然的海陆优势,众多的优良港湾,海岸线长730.64公里。现在,青岛与上海、广州、天津、大连并称为中国五大外贸口岸。青岛既是华北南部、华东北部和西北地区进出口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也是太平洋国家与欧亚大陆国家联系的纽带。2003年,青岛港与世界三大航运巨头马士基、铁行、中远成功联姻,斥资8亿多美元合资经营前湾集装箱码头,成为中国最大的码头合资项目。此次合资目的不仅在于引资,更在于引航线、引市场,加速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航运中心。青岛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已由西移前湾港前的每日平均不到万箱,迅速达到2004年的每日17060标箱。而且西移两年来,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续跨越300万和400万两个百万大关,年增幅达30%到40%,2004年超过500万标箱。以此为龙头,还可将腹地延伸至拥有全国26.2%的人口和25.9%的生产总值的沿黄9省区。
至2005年11月14日晚6时,青岛港吞吐量完成1.6265亿吨,一举超过2004年,317天干了2004年一年的活;至2005年10月18日,青岛港总收入也超越2004年全年。预计2005年青岛港集装箱运输量将超过600万标准箱。继续大大领先于北方的各大港口。
2005年11月15日,从韩国仁川返程降落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的CA134航班迎来了100万位出入境旅客。这也是青岛空港口岸出入境人数17年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由此,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继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之后,跻身全国开放口岸城市五强之列,使山东半岛城市群有了自己联系全世界的航空口岸。目前,青岛空港口岸已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10家中外航空公司进行航线经营,国际客货运航线18条,航线范围涵盖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韩国、东南亚,并通往欧洲(法兰克福、巴黎)、美国(洛杉矶)等国家与地区。日前,民航总局又批准青岛至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航线,年底可运营。
2.青岛已经成为中国和山东省开放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十五”期间,青岛GDP年均增长超过15%,2005年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多(见表1)。品牌众多,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增势迅猛,发展潜力巨大,为青岛确立龙头地位奠定了实力。青岛经济“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同时,由于2005年保持的高位运行,预计“十五”期间,全市GDP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15%,总量将比“十五”前的2000年翻一番多。从综合经济实力看,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163.8亿元、财政总收入4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M.0%、18.5%和15.8%;从对外开放度来看,2004年青岛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36.6%,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分别占全省的44.4%和44.0%,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5位。
表1 “十五”期间青岛市的GDP及其GDP增长率
审视青岛工业的百年历程,“轻型”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产业结构尽管对青岛发展贡献不小,但产业链条短、拉动能力弱却相当突出。增强对自身及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要让产业结构“重”起来。着眼于此,近几年青岛抓住国际重化工业加速向外转移的难得机遇,以引进培植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为突破口,带动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6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年加工进口原油1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的大炼油工程,近期年产值可达76亿元的大造船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工。这些产业具有增长速度快、增长周期长、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极强的突出优势。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