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
为落实好市委提出的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调研活动的有关要求,按照白云区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4月,我们就如何利用好白云区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建设白云生态文化、打造生态文化品牌问题,进行了系列调研,现结合调研成果,根据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从加快推进白云生态文化建设的视角谈谈我们的分析和思考。
一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亟须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推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广州通过成功举办亚运会,已将一个充满活力、魅力无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崭新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然而,作为一个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广州正面临城市扩张、人口增长与资源承载有限、环境容量不足的新挑战,面临传统拼汗水、拼体力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拼知识、拼科技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挑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建设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要求不相适应的新挑战,面临民生需求日益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新挑战,面临现有的体制机制与率先转型升级不相匹配的新挑战。为此,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广州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广州如何实现新发展所作出的战略抉择。这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完全符合白云区的实际,也是破解白云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的根本方法。
(一)生态文化对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引领功能
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中,广州确立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低碳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幸福生活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贯穿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创新实践。其中,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切实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对森林、水源、河流、湖泊、草地、耕地、原野等自然生态的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促共进,提升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要走一条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必须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来引导和强化群众(广大市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
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在广义上,生态文化包括人类为解决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及所采取的种种方式和手段,以及保证各种方式和手段能够顺利实施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范。在现代社会,以生态科学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技术群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催生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它预示着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当前大力加强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中心内容的生态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唤醒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引导全社会关心环境、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提升全社会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自觉。
(二)白云区的新发展亟待加强对生态文化的培育
近年来,按照“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广州市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人居环境和无障碍环境显著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目标已全面实现,获得世界水资源论坛水环境治理奖第一名和国际可持续交通奖,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已经让市民看到了建设“绿色广州”的希望,增强了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但是,对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而言,生态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因为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