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一 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鼓励和引导,使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
(一)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
1.对外直接投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些国内企业纷纷在海外投资建厂。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依靠优惠的开放政策,一些窗口型企业、贸易企业纷纷到香港、澳门设立对外开放的“窗口”公司,建立营销渠道等。在积累了一定的海外经验后,广东企业逐步拓宽经营领域,生产性企业陆续走出国门,主要从事国内短缺资源的开发和小型生产加工。这一阶段广东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大多数为贸易型企业,投资规模普遍不大,业务分布主要集中在港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2.对外直接投资调整阶段(1992~1999年)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讲话,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促进结构调整、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1993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结构不合理,加之一些境外企业受到短期利益目标的驱动,盲目决策导致投资项目普遍效益低下,国家出台了抑制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实施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广东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调整时期。
随着国内通胀率逐渐下降,国际收支逐步好转,1999年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并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为广东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广东对外直接投资出现恢复性增长。至1999年底,广东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有624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由境外加工贸易而引发的海外投资成为广东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增长点。
3.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阶段(2000~2005年)
这个时期,广东轻型化工业面临国内市场激烈竞争,需要寻求发展空间,国家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和体制调整为广东对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0年,中央确立“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促使广东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广东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474家,协议投资额20.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4.68亿美元,年均增长77.6%;境外工程承包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营业额从2000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7.8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70.4亿美元,年均增长31.4%。
这一时期投资主体转向以大中型生产企业为主,华为、TCL、中兴等一批民营或民间资本参股的大中型企业和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成为新兴力量,2005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占全省各类企业境外投资比重首次超过50%;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包括制造加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诸多领域,资源开发成为广东境外投资合作的新热点;投资区域从以港澳为主逐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拓展,投资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北美地区投资占境外投资比重达35%,成为继港澳后的第二大投资流向区。
4.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外经贸体制深化改革,以及CEPA的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广东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广东核准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近1500家,协议投资金额达61.41亿美元,比“十五”增长29.8%,业务遍及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间,广东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22.64万个,合同金额401.64亿美元,年均增长24.2%,完成营业额343.28亿美元,年均增长25.9%。
这一阶段企业对外投资踊跃,积极在港澳、美国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和建立营销网络,在东盟、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以及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区。投资项目高技术含量逐渐凸显,通信工程、成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船舶维修等大型项目增多,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如华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