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消费品市场:1999年状况和2000年发展趋势

    作者:郭守中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摘要:文章首先对1999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及1999年的消费品市场进行分析。其次,文章预测了2000年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基本走势并提出建议。

    当下一个千年即将来临之际,回眸199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也许具有特殊的意义。1999年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起伏跌宕,充满了令人难以捉摸的变数。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历时两年,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年初雄起的欧元在经历了科索沃战火后,已显露出疲软的态势;美国经济连续数年保持的繁荣在已有“泡沫”成分显现的情况下还能够维持多久?9月中旬,台湾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它将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进程。即使现在检讨1999年中国经济的得失利弊还显得早了些,但我们还是应当回顾一下这大半年的历程。

    一、1999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9年1~8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完成126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其中,8月份,工业增加值完成16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上半年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1999年1~6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7%。重工业的增长快于轻工业的增长。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8月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4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由于国内需求增长缓慢,物价水平依然持续低走,通货紧缩已是不争的事实。1999年8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下降2.6%,这是自1997年10月以来连续第23个月的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下降1.3%。1999年1~8月,商品零售价格下降3.0%,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7%。1999年对粮食、棉花等重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调整仍将对1999年下半年价格总水平回升产生抑制作用,全年价格走势依然严峻。

    从1998年开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求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上半年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因此,1999年年初以来,除某些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外,消费品市场总体表现平淡低迷,商品结构性的矛盾依旧十分突出,总体供过于求的局面少有改观。1999年1~8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低于1998年同期增长速度近1.64个百分点(未经调整数)。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国内需求增长疲弱,固定资产投资正逐渐放慢且缺乏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投入跟进;对于消费需求的刺激苦于找不到可操作性强而适时、有效的手段;利用外资形势严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依然步履蹒跚,少有明显的进展;伴随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而出现的下岗待业和失业人口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许多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由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大了国内需求增长的压力,并且基于国内需求增长的不振,物价持续走低,使得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等等。一句话,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另一种类型的问题。

    二、1999年的消费品市场

    1999年1~8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与1998年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比较,回落了近0.5个百分点。

    1.1998年以来,中国的消费品市场进入了低速增长期

    80年代以来,除了1990年外,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中国消费市场在国民经济所占份额与发达国家所占份额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两者之比约为0.57~0.63:1),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在1997年以前的高速成长。但是,这种情况自1997年12月份开始发生变化,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我们给出1983年以来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对比(见图1)。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与GDP增长速度

    2.基本供给层面上的“过剩”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根据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对600余种大类商品的供求情况的排队分析表明,从1998年上半年起,这些商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许多计划经济时期困扰我们的一些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变为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基本供给层面上的商品已不存在供不应求。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情的另一面:“过剩”的问题也有所发展。从1998年以来近两年的时间内,许多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愈演愈烈。仅1999年下半年,25大类商品中就有14类商品供过于求(所占比例),比1999年上半年又有所增加。中国产业界的总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改善基本供给层面上的“过剩”状况将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3.国有商业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前期销售略有好转,但总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