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
节能减排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2008年以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加速发展趋势明显。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88%,降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第一季度高出0.1个和0.26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分别加大了2.88个和3.66个百分点。但是由于起点较低,我国节能减排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2006~2008年上半年,时间已经过半,节能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却只完成总体规划目标的1/3,二氧化硫减排则不到30%。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在整个宏观经济调控力度有所松动的情况下,节能减排调控力度应继续加强,同时加速建立与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调控体系,以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一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特征
1.法律和政策环境不断趋好
继2006年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和2007年颁布实施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之后,2008年政府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循环经济促进法》首次把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企业和社会必须遵守的法则。为了落实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相继作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淮河、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十一五”治污规划,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发布了钢铁、化纤工业等15项国家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标准,着力削减重点行业污染负荷。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各项工作。农业部也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我国还积极研究制定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各地区也相应地制定本地区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
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也不断深入,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2008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监察部等部门对全国30个省级政府2007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同时组织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对千家重点耗能企业2007年节能目标责任进行评价考核。大部分省(区、市)也相应开展了各级政府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有关部门将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
2.相关协调机制正在建立与完善
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部署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地也相继研究制定了本地区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或决定,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中央财政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8年节能减排资金增加到270亿元,比2007年增加35亿元。各地区节能减排投入力度也相应增强,有些地区还根据国家“以奖代补”的节能技改财政奖励办法制定了门槛更低的“以奖代补”政策。
为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环境保护部开始实行区域和流域限批政策,督促违规项目进行整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环境保护部还提高了电力、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标准,否决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1~6月,对总投资达3194.64亿元、有环境问题的80个项目的环评文件不予受理、审批或暂缓审批。全国已有北京、内蒙古、山东等14个地区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实施了独立的能评审查制度,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
3.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上大压小的政策,对钢铁、水泥等行业实施以先进替代落后的等量替代,对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实行更高的准入条件,使“两高”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一定抑制,产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2008年上半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836万千瓦,分别淘汰水泥、造纸、电解铝落后产能2000多万吨、37.5万吨和5万吨,GDP单位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