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
199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对我国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内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加上社会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使我们面临着相当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安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在此背景下,1998年的民政与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取得了可喜进展,有的工作有了较大突破,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难题对民政工作顺利进入21世纪至关重要。
一、1998年中国民政与社会福利保障状况分析
(一)灾民救助
1998年中国先后发生了洪涝、干旱、地震、低温冷冻、风雹、台风、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其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建国以来所罕见。全国共有3.5亿人次受到各类灾害的影响,因灾死亡5511人,被紧急转移安置的灾民有2082.4万人次;倒塌房屋821.4万间,损坏房屋1662.5万间;农作物受灾5014.5万公顷,成灾2518.1万公顷,绝收761.4万公顷;各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7.4亿元。
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直接领导和指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救灾斗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支援灾区抗洪斗争;受灾地区党委和政府,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灾救灾;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出动30万大军,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在抗洪救灾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而确保了大江大河大湖干堤的安全,确保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重大胜利。
1998年中央财政加大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投入,全年下拨抗洪救灾资金83.3亿元,安排救灾化肥20万标准吨,救灾柴油50万吨。其中,用于安排灾民生活的资金达41.2亿元(包括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24.8亿元,安排加工制作救灾帐篷及棉衣被经费4.16亿元,安排灾后重建经费12.2亿元),防汛经费28.9亿元,抗旱经费2.47亿元,水毁工程修复资金5000万元,救灾防疫资金2.835亿元,文教行政单位救灾经费7.498亿元。
各级民政部门及时查灾核灾、转移安置灾民、接收和发放各类救灾款物,安排灾民生活、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并在全国组织发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救灾捐赠活动。经全国人民广泛参与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努力,紧急募集境内外捐赠款物达134亿元。其中,接收现金64亿元;接收衣被3亿件,衣物折价70亿元;港澳台同胞及国外捐赠折合人民币5.5亿元,有效缓解了灾区的燃眉之急,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有力地促进了灾区的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救助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有1702个市(县)建立了这项制度,比上年增加953个。其中:地级市204个,占地级市总数的89.9%;县级市373个,占县级市总数的85.4%;县1121个,占总数的66.4%。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广西、青海、新疆13个省(区、市)已经普及了这项制度,其中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8省市区还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家共投入城镇居民保障资金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3.3%,救助了184万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城镇居民,这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加强了城乡社会救济工作,财政拨付和农村集体统筹的社会救济资金达12.9亿元,定期定量救济156万贫困人口,其中,救济城镇人口(包括社会孤老残幼、60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社会困难户)86.4万人,年人均救济标准为683元;救济农村贫困人口65.6万,年人均救济标准为229元。此外,还临时或一次性救济贫困人口近3千万人次。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政府和集体组织对全国农村222.6万无依无靠的老人在吃、穿、住、医、葬五个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农村五保户年人均生活费869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得到集体供给的有200.9万人,集体供给金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得到国家定期定量救济的有2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