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慈善行业自成系统,包括慈善产品的研发、技术、项目;慈善捐赠;慈善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慈善人才的开发;慈善营销、慈善信托以及慈善服务等。慈善公益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也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如教育、环保、卫生、科技、医疗、养老、儿童、社会服务及其他个人服务等。
2009年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组织开展一系列联合行动,谋求行业的良性发展,行业意识开始凸显。这些行业联合行动包括:基金会联名上书呼吁政府尽快解决基金会面临的捐款收入被征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发起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推动“社会组织512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和“慈善导航行动”举行;创办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等。这些联合行动,一方面促进了基金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促进了基金会行业的发展与自律,进而带动公益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行业联合与政府开展对话,对于传达行业的声音,增加与政府间的沟通,影响政府的决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2011年,我国慈善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联合型特征;第二,区域型特征(如黄河善谷);第三,集聚特征与规模效应;第四,理性对待的特征;第五,行业链条特征,如慈善公益捐赠、慈善公益服务、慈善公益创投、慈善公益营销、慈善公益商业化、慈善公益价值链等。对慈善行业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实践行动,有助于改变慈善公益散、乱、差的状况。对慈善公益,社会中关注捐款的多,关注服务的少;关注政府的多,关注民间的少,这些方面都亟待改善。慈善公益组织各自为政,不利于发挥成本优势。联合募捐行动中形成的慈善行业、产业集群等,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促动就业,产生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一 慈善行业的兴起及其发展
2011年,我国慈善行业在个体与组织、捐赠与服务、理念探索与实践行动中震荡、发展,寻求最佳平衡点及更具有创新性的突破和发展。2011年12月17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24家公益基金会声明加入《公益与商业合作九大行为准则》,中国公益行业首个“公益与商业合作”的行规确立。
慈善[2]不仅与社会精英阶层有关,而且与每一个平凡的个体相关,如企业家曹德旺,烤羊肉串的个体户阿里木,献身于高原的志愿者家庭胡忠和谢晓君等人。[3]但是,慈善公益行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些专门的人士,以专业的精神,有意识、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地开展慈善工作。在我国的慈善系统中,既包括官方色彩的慈善总会等组织,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民间(草根)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及个人的活动,除了捐赠及提供各种类型的慈善或公益(志愿)服务外,更确切地说是以慈善为业的工作者,在各种专业组织中开展专门的慈善活动。作为一个行业,慈善有其特定规则,个人深深地嵌入组织与社会之中,受其影响,与其互动,并不断推动其变革。
(一)慈善行业
简单地说,行业就是职业、工作。而行业分类是按照科学的规则,对从事国民经济生产和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详细划分。行业的发展一般遵循由低级的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利用和低级的人工劳务输出,逐步向规模经济、科技密集型、金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知识经济型转化;从输出自然资源,逐步转向输出工业产品、知识产权、高科技人才等。[4]自古以来,我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产生了活跃于各个领域的慈善家,但是,慈善作为一个行业本身还没有更多地为人们所认识、所接受,2008年以来,特别是过去的2011年,问责风暴的兴起对整个领域形成了挑战和冲击,慈善行业在我国开始有意识地形成,为慈善专业人员的薪酬、待遇、自律、透明等联合发力,慈善活动(或业务)更多地开始有目标地开发。慈善行业逐渐体现出联合、协作、分工特征,慈善组织开始在行动中自发地聚堆成业,特别是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的联合,预示着行业概念的出现。还有更多的社会服务组织,如天津鹤童发起的长期照护联盟,以及星星雨所联合起来的心盟等,都是自发走向合作的小行业。行业的出现是慈善公益界的大事情,这些联盟出现在近几年,不是2011才有,但是,在2011年,通过郭美美、卢美美等一系列公众事件,在拷问行业的边界,如慈善和商业的关系,公募基金会和政府的关系;规则,如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