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
2011年,志愿者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以往服务的基础上,向着更加深入的人文和人心关怀方面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形式和典型案例。志愿者的个人贡献与社会、他人的需求的匹配更加受到关注,志愿服务活动自觉自愿的特性更多地展现出来,在社会发展的若干领域,志愿者都不曾缺位,志愿服务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发挥,志愿者的奉献有目共睹。
一 志愿者通过参与相关项目,在社会最需要的领域提供服务
好的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有效兼顾志愿者的特点和受助对象的现实需求,将分散的志愿行为整合为持续性的集体力量,从而为特定的受助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一个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应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尽可能覆盖助老扶弱、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治安巡逻、应急救助等社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
例如,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推出了四个层面的项目体系为志愿者参与服务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一)层次
第一个层面是“突显特色,加强交流”方面的项目。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加强对京外、境外特别是有国际化特点的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支持,通过组织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打出国际化的志愿服务品牌,为首都国际化事业的发展服务。主要包括对外交流志愿服务体系和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体系两大类。
第二个层面是“条块结合,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强系统性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属地管理的方式对全市进行无遗漏覆盖。其中包括城市运行志愿服务体系、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体系和应急服务志愿服务体系三大类。
第三个层面是“提升素质,弘扬理念”的服务项目。这类项目致力于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兼顾对志愿者的培训,提升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和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第四个层面是综合性志愿服务项目体系。主要是满足一些临时性、不定期、任务量不大的项目,采用“加强指导、重视维权、做好保障”的原则,帮助项目提出方做好相关工作。
(二)具体作法
第一,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狠抓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北京奥运会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探索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一是推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二是建立招募培训机制。巩固奥运会志愿者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招募方式,按照“目标明确、分批开展、突出专业、实战演练”的思路,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工作队伍保障机制。推动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形成“事业编+社团编+志愿者”的人员配置架构。依托社会资源,汇聚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管理、法律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四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形成“财政拨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化募集”的资金来源渠道,并逐步规范以“组织管理、研究培训、项目建设、队伍建设、激励保障、二级专项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子基金规划框架。五是建立管理激励机制。建设和完善“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推进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志愿者一~五星级认定制度和金、银、铜奖章授予制度。
第二,整合各方资源,促进志愿服务格局的网络化发展。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发挥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业务上的发展龙头、日常服务管理中的平台作用,广泛联络、团结和凝聚北京市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志愿者组织,服务党政大局,服务民生所需,推动形成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以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加强联合会与各委办局的沟通联系,在“条”上形成专业化队伍建设格局。以区县二级“枢纽型”组织建设为依托,加大对基层志愿者组织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在“块”上形成基层志愿者管理服务格局。以参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玉树抗震等重大志愿服务为契机,加强与当地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交流,形成多“点”互动的区域志愿者合作格局。以北京地区志愿者工作为纽带,主动支持中央在京单位团组织开展志愿者工作,推动形成连“线”牵动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