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
一 研究思路与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竞争力研究,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实力,重点和难点也主要集中在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上。各地区企业的综合实力是该地区整体竞争力最坚实的基础。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的企业竞争力,较之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增强,但客观地讲,由于历史、交通区位、国家政策、发展观念等多面的原因,同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在西部直接投资建厂的国外著名企业数量也偏少。从企业所有制结构看,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并且多是从事能源、原材料和重机械加工的重工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不论在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发展都较为缓慢。对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更有效地促进西部企业的发展水平,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该方法是把反映样本某项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本文利用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静态评价,同时用该方法对1999~2007年这段时间,各省区市在所选指标上的增速,进行了动态评价,并分别得出了各省区市的静态和动态得分和排名。利用该方法,在静态评价中,企业竞争力之下设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四个,分别是:企业的规模实力、企业的运营能力与质量、企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和企业的社会贡献能力。鉴于数据的可取性和解释力度强弱,在二级指标之下,选取了26个三级指标来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在动态指标选取上各二级和三级指标与静态分析基本一致,具体如表2所示。
各项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区市的统计年鉴和一些专业年鉴。在分析以及对得分和排序进行解释和评价的过程中,还参考了大量已有的文献与资料。分析中首先对各个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在该指标当中的得分与排序,再以各省区市在各二级指标中的得分为变量,进行一次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各省区市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总得分和排序。
表1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静态)评价指标体系
表2 西部各省区市企业竞争力(动态)评价指标体系
二 企业竞争力静态评价与分析
从静态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四川省企业竞争力从1999~2007年始终处于西部首位,其得分明显高于西部其他省区市,绝对实力很强。云南省自西部发开发以来企业竞争力有所下降,综合实力在1999~2003年一直处于西部第二的位置,但从2004年开始云南企业竞争力有所下滑,由于内蒙古与陕西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2007年云南企业竞争力下滑至第四位。重庆与云南的情况比较相似,近两年企业竞争力有所下滑,从之前的第三位下降至2007年的第五位。陕西、内蒙古近年来企业竞争力提高较快,尤其是内蒙古,企业竞争力从西部开发之初的第八位提高到2007年的第三位,区内企业发展速度较快。陕西企业竞争力也从西部开发之初的第四或第五位提高到2007年的第二位。在企业竞争力的静态得分中可以看到,企业竞争实力处于西部中游水平的各省份变化不大,新疆、贵州等竞争力始终在第六至第九名波动,而排名较后的甘肃、青海、宁夏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差,并且近年来变化不大(见表3)。
表3 1999~2007年各省份企业竞争力静态评价
三 企业竞争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到,内蒙古和陕西从2003年开始企业竞争力静态排名大幅上升,这源于其动态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内蒙古与陕西企业竞争力动态排名从2004年开始始终处于西部前两位;而云南与重庆企业静态竞争力排名下降也源于其动态增速放缓,云南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动态企业竞争力排名大都处于西部末位,仅仅在2007年升至西部第四位,动态增速不高导致其静态竞争力水平下滑。重庆自西部开发以来企业竞争力动态增速处于西部中游水平,由于动态增速靠后,同样其静态竞争力在近几年有所下滑。四川省的竞争力动态排名始终处于西部中游水平,增速相对比较平稳。从表4中还可以看到,贵州省企业竞争力动态增速下滑比较严重,在西部开发初期,其动态增速处在西部前列,但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贵州省企业竞争力动态排名一直下滑,2007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