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城市化与内外再平衡

    作者:陈昌兵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摘要:

    贸易余额持续出现大额顺差是当前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由单位根突变检验可知,1970~2009年中国贸易余额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扩展的经常项目占GDP比是导致贸易余额占GDP比的Granger原因,但贸易余额占GDP比并不是导致扩展的经常项目占GDP比的Granger原因。由实证可知,影响外部失衡的长期主要因素是扩展经常项目余额,工业化率和服务业率对贸易余额占GDP比也产生影响;影响中国内外失衡的长期因素主要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尤其是城市化率的变化对中国内外再平衡具有很大影响。根据含有中国贸易余额占GDP比、世界经济增长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结构VAR模型分析可知,中国贸易余额占GDP比的波动主要是由自身波动所引起的。

    贸易余额持续出现大额顺差是当前中国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自1994年以来,中国贸易余额一直保持着大额顺差,顺差余额由1994年的53.92亿美元、占GDP比为1.8182%,升至2007年的2618.30亿美元、占GDP比为8.7712%;受金融危机影响,盈余额下降至2009年的1961.00亿美元、占GDP比为5.2529%。中国贸易余额顺差的持续存在,不但加大了国内宏观调控的复杂度和难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给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 中国内外失衡及关系

    (一)贸易余额单位根突变检验

    由图1可知,1982~1993年,中国贸易余额在0上下波动,而1994后呈现上升趋势,一直到2007年达到最大,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其值有所下降。中国的赶超增长模式造成了目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低消费“三高一低”的局面,从而决定了中国经济出现了消费率偏低、服务业偏低(投资型的增长方式)及外向型经济等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采用了许多政策(如转变增长方式等),这些措施是否产生效应,即中国贸易余额是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还要进行深入分析。

    图1 1970~2009年中国贸易余额变化

    由图1可知,1997年以后中国贸易余额有所下降,这是因为1997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再次降低了4874个商品的关税水平,调整幅度达26%。能源性产品、原材料和需求有缺口的商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降税幅度尤其明显,使得关税总水平下降为17%。同时,1997年是宏观经济“软着陆”的第二年。这些因素使得中国贸易余额有所下降。

    2005年以后中国贸易余额快速增加。这是因为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系列措施。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势必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从而影响贸易余额。

    2008年以后中国贸易余额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特别是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贸易余额。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用了许多政策(如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等),这些措施对中国的贸易余额产生了影响。

    (一)中国贸易余额外生单位根突变检验

    1.外生单位根检验

    由图1可知,中国贸易余额的突变点可能为:1997年、2005年和2008年等。为了检验1997年是否为经常项目结构性变化的突变点,设TB为1997年,引入时间变量t,定义虚拟变量D1997T1997

    D1997=0,当t<1997;D1997=1,当t≥1997      (1)

    T1997=0,当t<1997;T1997=t-TB,当t≥1997      (2)

    中国贸易余额和虚拟变量分别按照模型A、B和C拟合,根据虚拟变量的参数显著性,选用模型B(括号内的数是t统计量,下同)[1]

    EX=-48.9724+3.1314×t+268.8822×T1997

     (-0.2502)(0.2859) (7.5024)      (3)

    退化趋势后的残差记为et,对其进行ADF检验,按照最小AIC和SIC原则选择滞后阶数,其结果为:

    Δet=-0.6297et(-1)+0.8750×Δet(-1)      (4)

    ADF=-5.6286<-4.51,由判断标准模型B,当α=1%,λ=tB/T=0.70,所以就能拒绝零假定,中国贸易余额在1997年并不为突变点。

    采用同样的方法,检验2005年和2008年是否为中国贸易余额单位根突变点。对2005年单位根突变的检验结果为:ADF=-5.1790<-4.27,由判断标准模型A,当α=1%,λ=tB/T=0.925,所以接受零假定,2005年不是中国经常项目突变点。对于2008年单位根突变的检验结果为:ADF=-4.43<-4.27,由判断标准模型A,当α=1%,λ=tB/T=0.975,所以接受零假定,2008年不是中国经常项目突变点。

    2.中国经常项目内生单位根突变检验

    采用Perron和Vogelsang(1993)的方法对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进行内生检验,虚拟变量的设置类似于外生突变检验:

    Dj=0,当tjtB=1,当tj

    Tj=0,当tjtB=t-j,当tj

    由表1可知,中国贸易余额在1970~2009年并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尤其是2007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内需、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措施,并没有使中国贸易余额产生结构性变化。

    表1 统计贸易余额的内生单位突变检验结果

    (二)中国内外失衡间的关系

    1.外部失衡

    由图2可知,1982~1993年,中国贸易余额占GDP比在0上下波动,而1994年后,其值呈现上升趋势,一直到2007年达到最大,达到8.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