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
一 2003年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1.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①五家企业国际招标招募工作圆满完成。2002年,深圳选择了能源集团、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公交集团和食品总公司五家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大型国企作为试点企业,进行国际招标招募改革。2003年,能源集团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燃气集团与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集团,公交集团与香港九龙巴士控股公司,水务集团与法国威利雅公司,食品总公司与香港五丰行为首的外资集团签订了出售股权的协议。五家企业的国际招标招募工作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是提升了五家企业的资本实力。五家企业通过国际招标招募,向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发布股权转让信息,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战略投资者,并通过策略私募,从中选择对五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最有价值、最有帮助的战略投资者,共引进外资高达70.8048亿元人民币。其中,水务集团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法国威利雅水务是全球最大的水务公司,其控股母公司威利雅环境集团2002年列全球500强第135位。水务集团引资金额达达33.1亿元,为2003年度全国引进外资单项金额最大的项目。
二是推进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国际招标招募前,五家企业均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股权均为100%。通过招标招募,彻底打破了一股独大的状况。食品总公司市属国有股权降至30%,水务集团降至55%,燃气集团降至60%,公交集团降至60%,能源集团降至75%。
三是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际招标招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资产评估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五家企业灵活地采取了成本评估法、收益法进行了资产评估。五家企业的股权转让金额均高于原有的账面资产,股权转让部分的溢价水平达到63%以上。其中,能源集团比账面净资产溢价45%,燃气集团溢价96%,水务集团溢价47%,公交集团和食品总公司的转让金额也高于账面资产。
四是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际招标招募不仅引进了资金,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通过国际招标招募,吸引外方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加入到公司的经营决策层之中,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是推动了政府对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的创新。在五家企业中,公交、水务、燃气均属于公用事业企业。为了保证公众利益、保护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在学习借鉴国外公用事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深圳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办法》,对授权期限和授权经营范围、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价格监管等问题做出了规定。有关专家评价说:“深圳制定这一办法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公用事业的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该改革项目在创新程度、统一协调程度、经济效益程度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由中共中共编译局等单位主办的2003~2004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中脱颖而出,入围前20名,并在公共服务类项目中排名第一位。
②调整与改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03年,深圳国企调整与改组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完成了东部集团、装饰集团、西湖公司、中南公司、水产公司、文华公司、石化集团、莱英达集团、深华运输公司、外贸集团等14家国有一级企业的调整与改组任务。这14家一级企业共涉及195家二级企业,130亿元总资产,32000多名员工(其中转换身份的有30034名),涉及户籍员工有12995人(其中转换身份的有11041人)。所涉及的企业、员工数之多,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标志着深圳国企改革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重大的历史性突破。14家企业调整和改组的具体内容是。
一是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企业除深华运输实行股权整体转让、外贸集团实行债转股外,其余企业的国有股权均降至30%以下,员工置换了身份,不再是国有企业员工。中南、东部、西湖、装饰、水产、文华、勘察设计院、石化、城建投资、莱英达、设计装饰等11家企业全部实行了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经营者和员工取得了控股权,使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整个工作安全、有序、快捷。这些企业从立项、资产评估到不良资产核销、改制总体方案等都严格执行了改制政策和程序,员工安置方案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一些企业的改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