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重要切入点

    作者:宋国权 出版时间:2009年03月
    摘要: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过程中,重化工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另外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皖江要先行,因此打造皖江重化工业基地的突破口在江北。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初视察安徽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与长三角紧邻的巢湖市,不仅是省会经济圈通江达海的水上门户,也是省会经济圈中唯一拥有长江岸线的城市,在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安徽应把打造皖江重化工业基地,作为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省会经济圈的加快发展,提升安徽省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一 承接产业转移重化工业是首选

    重化工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其主要动力和最显著特征是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以巢湖为例,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二产业占了9个百分点,工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重化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幅达31%,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与2003年相比,2007年全市重化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其中化工产业增长了175%,建材产业增长了213%,机械和电缆产业增长了320%,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重化工业增加值将超过200亿元。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居民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产品需求和空间聚集条件;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将推动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综合判断,今后我国重化工业仍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重化工业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入关键时期,过去长期依靠低成本生存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打破,进入“高成本运营时期”,特别是重化工业受到资源、运输、环境等要素资源的制约明显。同时,随着长三角产业整合步伐加快,受国家产业政策压力,部分产业也主动向中西部转移。从近年来巢湖招商引资的实践看,沿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长三角资本前来投资。据统计,2005~2007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07.04亿元,其中由长三角转移的重化工项目达215个,累计到位资金49.67亿元,年均增长37.2%。

    皖江地区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有利条件。重化工业具有大运输量、大耗水量等特点,皖江地区优势最为明显。一是交通便捷。既拥有近80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又具有便捷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条件。二是资源丰富。皖江地区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年均水资源总量400亿立方米,铁、铜、硫及石灰石等资源集中,开发潜力巨大。三是产业基础较好。冶金、汽车、建材、家电等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拥有马钢、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奇瑞等一批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带动能力。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沿江建设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沿江产业带,建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必将为皖江重化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 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皖江要先行

    皖江地区优先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从世界范围看,沿海和大江大河流域通常都是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的区域。据有关资料显示,包括莱茵河产业带、密西西比河产业带、东京湾产业带在内的大江大河产业带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从我国看,依托长江和珠江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2%,但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30%左右。从安徽省看,经过多年努力,皖江地区特别是沿江南岸城市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2007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为3335亿元,占全省的45.4%;人均生产总值达20408元,比全省人均水平高8393元;财政收入达442亿元,占全省的4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17亿元,占全省的51.5%,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皖江地区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具有明显优势。皖江地区紧邻长三角,京沪、沿江、合宁、宣杭等多条干线铁路,合宁、沪蓉、蚌宁、芜宣、沿江等多条高速公路,将其与长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皖江开发开放,早在1990年7月,就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1995年进一步提出了“外向带动、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