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京津冀“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文魁 叶堂林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摘要:本文认为后经济危机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背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将由失衡向均衡模式转型,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时期京津冀区域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进京津冀产业结构整合与升级的重要契机,低碳城市建设将引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一 “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国际环境与国内背景

    (一)“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世界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十二五”时期,后经济危机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背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经济危机时期率先突围,看准方向,调结构、转方式,发展前沿科技型产业、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真正实现向集约和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区域经济的研究热点问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就业形势逐渐好转,工业实际产出开始回暖,金融市场渐趋正常,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经济危机趋于缓和,进入相对平稳期,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全球经济逐步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经济危机时期”[1]。但发达经济体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不约而同地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普遍陷入债务危机,因此经济危机并没有或没能完全解决,世界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总体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持续推进,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促使各国转变发展方式;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科技创新和对资源的控制成为各国争抢的制高点[2]

    2.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两大动力

    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82美元,在世界排第95位,城镇化率为47.5%,因此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为3000~8000美元、城镇化为30%~70%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生产力能量,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两个强大驱动力量。“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上升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并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据测算,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4]。因此,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拉动,国际贸易的逐步复苏下,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总体上经济运行将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

    3.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调整,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发达经济体意识到经济失衡对其本身经济发展造成的威胁,不约而同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不管是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或反补贴,还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目的都是尽量减少本国进口和扩大本国出口,这样既可以削减本国对外债务,又可以促进本国就业;从远期战略来看,各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新一轮的“再工业化”,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美国提出的经济新战略的核心就是“产业回归”:让美国经济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要从消费型经济转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从依赖金融活动转为依赖实体经济。英国认为制造业是英国经济获得成功的关键,并制定了制造、汽车、光电子、纺织等产业振兴计划。德国也提出了“再工业化”主张,实施了重振传统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措施,通过汽车以旧换新、加大公共投资等手段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局面。这是因为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贸领域,经济危机导致海外需求缩减引起出口急剧下滑,使以出口为导向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这也使我国政府意识到扩大内需和国内东中西部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从中长期看,保增长、促转型,必须将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问题统一起来解决,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这种均衡式发展模式包括三层含义,即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外贸驱动转变为内需、投资、外贸三者均衡拉动,经济实现内生型增长;占领国际产业高端环节,抢占产业和技术的制高点,从而均衡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加快中西部的工业化、城市化,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重要引擎,从而促进我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4.扩大内需、产业大转移、中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东中西产业分工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