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09月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福利事业为加快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开始了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走社会福利社会化道路的探索。几年的推展和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福利社会化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事业的客观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福利服务供求严重失衡的最有效途径,联系十六大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我感到它更是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经济、科技和政治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得有利地位,各国政府实行行政改革,推进行政发展已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我国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也在不断深化,在行政价值观念创新、政府职能创新、行政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力求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改革首当其冲要涉及的就是如何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里重组和确立政府与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关系问题,这也正是我们研究探讨走社会福利社会化道路的客观前提。
一 政府职能转变决定了必须将社会福利服务职能更多地交由社会承担
大家知道,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国家的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强化,逐步建立起了行政机构非常发达、法律较为完备、规则非常细密的现代官僚体制。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更是力图通过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由此使得庞大的行政官僚体制成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成为非常严重的、支配整个社会运转的决定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官僚体制越来越暴露出其致命的弊端和缺陷,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进行行政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官僚体制的发展强大本身孕育了它自身改革的因素。这样,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现代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应该定位在掌舵而非划桨上面,政府存在的作用在于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来规制市场而非亲自参与。要对过去过多地在公共服务领域里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职能重新检讨和审视,尽可能与宏观管理的职能剥离开,政府更专心地致力于制定政策法规,更多地让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具体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国家因此要抽象化。这种理念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与我国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政事分离”的行政改革思路也是完全吻合的。
具体到从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打破政府垄断,改变政府过多地包办包管和包揽一切的旧体制,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办已成为客观必然,它不仅代表公共行政改革的发展方向,而且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成果。实践中,我们要从“盘活存量”和“激活增量”两个方面努力:对过去已由政府经办起来的社会福利机构,要积极推进改制改组,逐步扩大进而基本实现“政企剥离”、“政事剥离”,使从事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或实体,按照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制独立地安排自己的服务活动;对新开办的福利机构和设施,则要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用政策扶持、资源配置等办法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都投入到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中来,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种服务形式融合的生动局面。只要我们把政府职能转变的要义贯彻到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中,那么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指日可待。
二 建立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及时退出机制决定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必将出现较大较快增长
政府转变职能,不直接提供或尽可能减少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这些职能交给谁呢?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当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企业、第三部门和政府三方面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重新改组、重新建构,并且这种过程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这种改组和重建的基本精神是用市场的原则来取代官僚制原则,将企业管理的方式运用于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这实际是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操作承担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选择程序,即能够由市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