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深圳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发展

    作者:尹昌龙 毛少莹 胡野秋 出版时间:2003年02月
    摘要:文章从以下方面对深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了分析:深圳文化产业的现状和特点;深圳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如何应对入世。

    一 深圳文化产业的现状和特点

    深圳目前共有50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逾10万人,总产值约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市GDP的2.8%(参见表1)。

    表1 深圳文化产业2001年统计数字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数字值得参考:

    2001年广电业总资产108亿元;

    2000年放映电影26579场,观众235万人次,发行收入416万元,票房收入2304万元;

    深圳共有17个专业艺术团体,及数十个业余艺术团体。2001年18个团体进行营业性演出1300场(赴国外演出100场)。全年接待外来演出团体280个,其中国内团体236个,在深演出1340场,观众达48万人次;涉外团体4个,演出80场,观众达4.4万人次。

    作为文化含量较高的制作业,礼品业在深圳发展迅速。深圳现有1600多家礼品企业,年产值高达13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达10亿美元,圣诞礼品和人造花卉占美国礼品市场的75%份额,深圳已成为全国礼品制作的重要基地[1]

    从上述数据可见,深圳的文化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深圳的文化旅游业、印刷业、报业、图书发行业、歌舞娱乐业、广告及平面设计业、软件业、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服装业、礼品业、影视及音像制品制造业等的发展,已经显露出大有可为的前景。鉴于深圳建市时间较短、建市之初文化家底几乎“一穷二白”,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深圳城市文化的整体面貌、个性特征及未来走向,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贫乏”的深圳已发展出具有浓郁现代色彩的城市文化。

    深圳文化产业还表现出下述特点。

    (一)视野开阔,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深圳出现称得上“现代文化产业”的业态大致可以确定为20世纪80年代末,其标志为当时华侨城集团推出的第一批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开业当年就收回近1亿元的全部投资,第二年即开始赢利;“民俗村”开业仅9个月就收回也是1亿元左右的全部投资,两个主题公园仅1992年就盈利1.5亿元,成为深圳市的纳税大户,并初步获得开发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成功经验,为后来华侨城集团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打下了基础。此前深圳也有较早发展起来的歌舞娱乐、演出、游戏等行业,但无论从其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来看,都尚属起步阶段。传统的政府办文化产业,如报业、广播电视业等大多还在享受政府投入,尚未完全实行产业化运作。以华侨城企业集团为代表的深圳文化产业群体,尽管规模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壮大,并初步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对企业主攻方向的战略选择。

    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以1990年美国时代华纳的合并为标志,进入一个公认具有战略地位的新时代。就这种时间上的同步性而言,深圳文化产业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事实上,建设几大主题公园直接就是受了荷兰“小人国”和美国迪斯尼乐园的启发,赶上了世界第三代旅游产品的步伐。视野的开阔、心态的开放也成为从事深圳文化产业的企业家们的重要特点。从起步始,深圳就面向世界,注重借鉴学习国外文化产业经验,紧跟时代潮流,较早开始开发文化产业。如华侨城兴建伊始即以高薪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进行开发设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就制定自己的十年发展战略规划等。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集团开始尝试跨行业经营,如华侨城集团开始涉足传媒业。

    (二)率先进行跨地域的文化资源开发与整合

    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深圳缺少传统的本地文化资源(包括文化人才等),这种“空白”状态以及深圳特殊的区位条件、发展背景,使得深圳文化产业的开发从一开始就必须走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文化资源路径,舍此别无选择。华侨城几大主题公园就是这种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此外,万科文化传播公司拍摄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出》等系列电视剧,深圳市委宣传部策划投资拍摄的100集电视片《中国博物馆》等,都充分注重发挥深圳体制、机制和资本等优势,除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外,包括具体策划、创作班底人员构成、项目运作等无一不借用外力,对全国乃至世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一些别的城市不会采用的方式,做了一些别的城市难以做到的事。总之,文化资源、人才、金融资本的跨地域合作,已在深圳渐成“文化项目”运作惯例。这使深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