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打造首都经济圈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作者:牛立超 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摘要:大都市经济圈作为生产力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活动中心。首都经济圈是大都市经济圈的特例,顾名思义,是以首都为首位城市的经济圈,首都在经济圈中起着主导、引领和辐射的作用,也是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首都经济圈”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建设首都经济圈的必要性、可能性、范围界定、推进原则和步骤,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径策略。

    经济圈是以内在紧密经济联系为纽带形成的经济区域或城市群,它与地理区位密切相关,但又不限于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局限。“首都经济圈”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从北京自身发挥首都功能的需要和资源限制看,亟须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看,也需要尽快接受北京特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从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看,在东部要逐步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十二五”规划提出“首都经济圈”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延续,是首都经济在新阶段的新拓展,也是国家战略的要求。新的发展阶段,北京需要立足于国家首都的职能定位,在更大区域发挥功能、配置资源和拓展服务。

    一 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空间格局演变历程表明,集聚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今世界的发展展示了一个集聚支配着经济发展的世界地图。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效率提高通常伴随着经济的集聚,经济集聚是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手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和人口一般都向部分地区集聚,例如从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会的出现到欧洲以及亚洲产业经济带的形成,都体现了集聚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共性特征。经济空间的集聚过程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增长极发展壮大的过程。换句话说,要素集聚的过程,也就是经济圈形成的过程。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经济活动的集聚程度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且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在发展初期,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呈现为加速的过程;当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之后,空间集聚步伐明显减缓。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揭示,只要人口集聚和经济活动集聚相适应相匹配,经济集聚就不会有悖于区际公平的目标。

    中国经济已快速增长三十余年,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的新空间、新动力在哪里,是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沿海地区三大增长极的带动。目前,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约束的增强,沿海三大增长极面临着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增长动力已不如前些年强劲。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出发,必须加快培育新的能够起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圈。

    首都周边还有不少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为这些地区构筑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就能被挖掘出来,就能够成为新的增长极。首都经济圈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北京城市化进入到建设新城、打造都市圈的阶段要求,也是国家宏观的战略要求。

    二 打造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意义

    (一)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北京参与世界城市竞争的重要保障

    从世界性城市空间演变规律看,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出现多中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形成良性发展的“城市—区域”关系。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过6次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北京城市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这既反映了发展实践中的曲折和探索,更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对优化空间结构的积极追求。从北京老城的不断更新与单中心空间的扩张,到老城的整体保护与多中心新城的培育,以及提出建设宜居城市与“两轴—两带—多中心”[1],北京在发展中越来越认识到,北京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地区的合作和支持,如果没有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就是一片孤岛,其长期、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奥运后,北京全面启动了地处东部发展带的顺义、通州和亦庄三个重点新城的建设,要与天津滨海新区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共同构成京津城际走廊两翼的“黄金发展点”,通过京津城际走廊,将北京的“空港”与天津的“海港”连在一起。这些充分反映了北京的战略思路已经跳出注重单个城市竞争的局限,转向在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与周边寻求共赢发展。

    (二)打造首都经济圈是缓解北京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模式下,北京的土地、水资源、大气等资源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如河北省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每年通过潮白河、滦河等河流给北京供水,缓解了北京市的缺水状况。但张家口、承德长期作为北京的水源地,补偿一直不足,加上张承地区的贫困导致其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