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天津把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 天津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就三次产业的变化方向而言,虽然在不同的年度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产业比重平稳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一升两降”的发展趋势(见表21-1)。其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8.8%下降到2010年的1.6%,下降了7.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58.3%下降到52.4%,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同期服务业的比重则由1990年的32.9%上升到2010年的46%,上升了13.1个百分点。
表21-1 天津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
就工业与服务业比重差距来看,天津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21-1):第一阶段(1990~2002年),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与工业比重的差距逐年缩小。其中,2001年服务业比重首次高于工业比重,产业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出现为期两年的短暂更替。第二阶段(2003~2008年),服务业比重下降后又缓慢回升,但与工业比重的差距逐年加大,到2008年该差距扩大到7.9个百分点。第三阶段(2009~2010年),服务业比重重新进入上升轨道,与工业比重的差距逐步减小,2010年二者比重仅相差1.8个百分点,工业一枝独秀的局面被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的局面所取代。
图21-1 1990~2010年天津市工业服务业比重走势
天津产业结构出现这种变动特征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从发展阶段来看,20世纪90年代至今,天津经历了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变,该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第一产业比重缩小,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并保持稳定发展,工业的重点由高加工度化向高技术转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开始进入与第二产业比重相互交替的“胶着状态”(见表21-2),但尚未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二三产业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胶着”阶段,第三产业才真正取代第二产业占主导。
第二,从发展环境来看,随着滨海新区2006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批工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滨海新区,为天津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天津工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十二五”项目储备情况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天津工业经济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很难撼动。
表21-2 主导产业与工业化进程工业化阶段
第三,从发展趋势来看,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人均GDP接近或进入一万美元之后,产业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2010年天津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服务业比重提高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天津工业的强势地位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对滞后,服务业短期没有实力跃居为绝对主导产业。综上,天津工业和服务业主导地位的更替短期内很难实现,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二 天津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天津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一)制造业支柱作用明显
由于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因此天津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较高,虽然近年来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大项目好项目的拉动,发展速度仍然很快。“十一五”期间,天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8%以上。与此同时,制造业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10年天津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410.7亿元,占全市GDP的47.8%,对全市经济贡献率高达63.3%,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优势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调整
近年来,天津加快实施产业、产品、组织和布局结构调整,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的实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优势支柱产业由2006年的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现代冶金、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发展为航空航天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