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
一 区域贸易安排最新动态
区域贸易安排(RTA)是一些国家或实体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根据成员国之间经济一体化的紧密程度和各成员国让渡国家自主决策权力的多少,可将区域贸易安排分为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是最常见的区域贸易安排类型。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之间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增多。1990年,向WTO通告的各种贸易互惠协定为40个,之后的短短二十年时间里该数值增长了十倍之多。截至2012年1月15日,向GATT/WTO通知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计511个,生效的有319个。
区域贸易安排之所以发展迅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利益动因。区域贸易安排削弱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有利于区域内部商品及服务贸易的开展,保障本国对其他成员国市场的准入,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对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政治、安全方面的考虑。签订区域贸易协定不仅可以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营造一个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为相关国家建立地缘政治联盟奠定了基础;还可以增强相关国家的国际地位,增强其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数量较少,谈判较为简单,因此一些国家为了尽快发展本国经济而更热衷于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
二 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最新进展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3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协议已经生效的有11个(且都是2000年之后签订的),正在谈判的有5个。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80%以上的自由贸易区是与周边国家共同建立的,地缘性强,并有向拉美、欧洲和非洲辐射的趋势。从国别结构上看,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伙伴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从协议内容上看,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涉及货物贸易的条款较详细具体,涉及服务贸易、技术合作、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条款较少。同时,中国一些自由贸易区协定内容显现出了从货物贸易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的趋势。从战略意图上看,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有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多重考虑。
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既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又有政治外交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能够保障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保障中国的出口市场安全。从政治外交来看,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为了“睦邻友好”,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三 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经济学理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有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方面。
从静态上看,建立自由贸易区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由于FTA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贸易壁垒,不仅造成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福利水平提高(贸易创造效应),而且使得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替代了一部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贸易方向发生转变(贸易转移效应)。
从动态上看,自由贸易区战略主要包括大市场效应、竞争效应、引进外资效应等。各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后,不仅可以向成员国企业提供较大规模或者容量的市场,给企业创造了实现生产“规模经济”的效果(大市场效应),而且还使各成员国的垄断企业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中变成了竞争企业,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必须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实现在共同体市场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占领整个市场(竞争效应)。此外,非成员国企业为了抵消一体化组织“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不利影响,愿意将企业设立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内部,这样就带来了引进外资效应。
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比较容易测算,动态效应难以准确预估。因此,大多数文献都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静态效应的测算上,主要包括对总体贸易的影响和对具体贸易部门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和主要贸易产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区域贸易安排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CEPA、ECFA以及尚未签订的中韩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对中国总体贸易的影响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