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科学传播——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作者:中国科学传播报告课题组 卜勇 刘福兰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摘要:

    本文在回顾2012年国内科学传播研究工作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当前科学传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即科学传播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有助于打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坚持群众路线,在处理重大事件时以群众利益为主;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报告的最后分析总结了新旧传播媒体科学传播的创新及如何保障科学传播效果的相关研究,试图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科学传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中国,维系民族血脉、建设人民精神家园越来越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1]

    (一)新媒体形式下,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需要科学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能够确保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能低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当代中国的发展,更离不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因此,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来深化和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信仰,并使自己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

    科学传播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进而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伴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使命。[2]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深入每一个话语对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需要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提升人民大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共产党人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4]共产党人“深入千家万户,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教唱革命歌曲,排演革命戏剧,开展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人民群众从他们的行动和宣传中,理解了党的政策,看到了自己的利益,自觉地站到共产党一边同反动派作斗争。”[5]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话语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讲故事”、“看戏剧”、“唱歌曲”中使人民大众得到潜移默化,“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6]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需要科学传播,深入了解群众选择合适传播方式。

    当前人们的思想活动更具独立性、多变性和选择性,因此,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赢得大众仅仅依靠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远远不够的,[7]还要通过科学的传播手段来扩展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信息源泉、交流互动等功能的发挥,成为人们获取马克思主义及相关理论的主要渠道、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的主要阵地、解答人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主要载体、用典型案例展示马克思主义魅力的主要窗口。[8]在网络化背景下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要求,积极主动地抢占网络新阵地,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电子化和数据化。[7]同时,学者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路径。[9]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有效传播,只有依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传播载体和技术支持,才能将理论宣传与普及和大众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对接与转换,深入渗透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10]

    (二)新媒体形式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构成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在文化软实力竞争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价值观的渗透、彰显和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感召力。[11]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