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
一 产业信息化水平分析
(一)产业信息化水平测算指标
1.产业信息化水平测算指标的选取
产业信息化水平一般是指各产业中信息资源、信息要素的含量,而信息资源、信息要素主要体现为信息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产业信息化水平可以理解为各产业中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含量,我们可以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表示不同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并将该系数命名为信息化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kr为r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信息产业(k产业)的量;Xr为r产业的总产出。信息化系数akr表示r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其含义为r产业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出直接消耗的信息产业(k产业)的量。
显然,一个产业的信息化系数越高,说明该产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
2.数据来源及价格调整
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2年全国42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全国65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由于统计口径调整以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为了能够对两张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首先进行了部门的合并与调整,最终划分为20部门(见附表1);其次,基于2002~2010年行业价格指数(见附表2),通过价格平减将2010年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调整为以2002年价格为基准的可比价投入产出表。
(二)产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分析
基于2002年、201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我们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情况。
根据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信息产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及软件业”;不考虑信息产业自身,我们计算了国民经济中18个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变化情况。
表1 2002年和2010年产业信息化水平系数akr总体变化情况
从2002~2010年产业信息化水平变化的总体情况看,我们可以发现:
(1)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1]提升了,各产业信息化系数的平均值由3.24%上升为5.57%,同比涨幅达到72%;
(2)产业间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并且信息化水平的绝对差距持续扩大,产业间的信息化系数标准差由4.41%上升为6.96%,同比上涨58%。
我们进一步用象限图来说明具体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情况。
图1显示,横轴代表2002年我国各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系数a1表示;纵轴代表到2010年产业信息化水平变化情况,用信息化系数同比增长率 表示;实心圆代表产业,其编号对应相应的产业编号。
横轴和纵轴相交于平均值组合点(3%,125%),该点将对应18个产业的实心圆划分在Ⅰ、Ⅱ、Ⅲ、Ⅳ象限中。其中,第Ⅰ象限的实心圆对应的产业在2002年信息化水平较高,且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同比提升幅度较大;第Ⅱ象限的实心圆对应的产业在2002年信息化水平较低,但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同比提升幅度较大;第Ⅲ象限的实心圆对应的产业在2002年信息化水平较低,且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同比提升幅度较小;第Ⅳ象限的实心圆对应的产业在2002年信息化水平较高,但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同比提升增幅较小。
从图1中可以看出,金融保险业在2002年的信息化水平较高,信息化系数为5%。到2010年该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幅度也较大,信息化系数同比增长率高于平均值。
图1 2002年各产业信息化水平及其变化情况
电力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在2002年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但这些产业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提升幅度较大,信息化系数同比增长率在125%~81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是高技术产业之一。该产业对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大,信息化系数在2002年为21%左右;废品废料,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建筑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服务业(18)的信息化水平也高于非信息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平均值,信息化系数在3%~21%。然而,这些产业到2010年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幅度较小,信息化系数同比增长率低于平均值。
其余产业在2002年信息化水平较低,且到2010年信息化水平提升幅度低于平均水平。其中,其他制造业(9)和废品废料的信息化水平有所倒退,信息化系数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3%和28%。
图2 2010年各产业信息化水平
图2进一步对比了各产业信息化水平变化后的情况。纵轴代表2010年我国各产业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系数a2kr表示;横向实线对应2010年产业信息化水平的平均值(6%),横向虚线对应2002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