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
城市群的社会治理是一个新的课题。从城市群的视角来看社会治理,就是不单独看一个个城市,而是将许多城市联系在一起来看,也就是“一体化”,各个城市居民如同在一座城市里生活;所谓社会治理,不同于社会管理,是政府与民众共治,也就是所谓“多元化”。
The social running of megalopolis is a newly emerging topic. Viewing social ru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galopolis,we shall see a group of connected cities instead of every single city,which means integration or like one city. What we call social running differs from socialgoverning,and it means running a society by both government and citizens,which means diversification.
社会治理涉及重大决策的公民参与,如各种听证会、座谈会、咨询会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异地务工人员的待遇,能否做到“市民化”,包括子女入学、申请保障房、参加社保、参与人大、政协乃至社区管理(居委会)等;治安防控,如跨区域打击犯罪活动、流动人口的管理等;环境治理,如珠江流域、大气等综合治理的协作;社会保障的转移机制,如外来人员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和享受当地服务问题;社会组织的发展,如降低成立门槛,政府职能转移,采购服务,进入社区,发挥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放在城市群的背景下必然提出新的挑战,而珠三角倡导一体化以来,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应该为全国率先探路。
一 珠三角城市群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先行一步,外向型经济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其社会治理工作也在不断进步。
首先,社会治理理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如佛山在大部制改革中对“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的追求,把许多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广州在增城大敦村“6·11”事件后,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把重视做好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深圳放低入户门槛,积极改变非户籍人口多过户籍人口现象。
其次,在就业服务体系、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的发展。至2009年12月底,参加企业失业、医疗、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809.2万、3351.5万、1224.1万、2118.3万和1335.9万,分别占全省的79.33%、73.36%、82.18%、86.89%和84.21%。[1]珠三角地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进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最后,珠三角城市群已呈现较明显的“广州—香港”两极拉动态势,并已经形成由深港都市区、广佛都市区和珠澳都市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2]。随着珠三角都市区内部一体化和外向扩展的发展,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度明显增强。目前,珠三角一体化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层面取得显著进展,在互免汽车年票、互免通信长途费和漫游费、社保医保互认、小孩入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 珠三角城市群社会治理面临的障碍
由于珠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发展战略不同,给城市之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群的社会治理带来很多制约因素,阻碍了区域及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机融合。目前珠三角城市群社会治理面临的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不健全
珠三角城市群内的城市间联系不紧,区域内的城市各自为政。各个城市的土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处于相互分割的状态,城市建设和经济规划缺乏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城市之间诸如文化、科技、教育等软资源也处于割裂状态。治安防控的警务协作机制没有建立,如跨区域的打击犯罪活动、流动人口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此外,社会保障的转移机制还不完善,如外来人员社保的异地转移、香港退休人士在珠三角的居住和享受当地服务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珠三角城市群战略平台功能的发挥。
(二)城市定位相近,没有形成合理的多层级城市群体系
珠三角城市群本身应是一个一体化的整合体,其内部可分为不同的层级,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城市群体系。城市群内不同的层级,具有不同的城市功能。珠三角城市群虽然具有明显的分层级特征,但不同层级没有合理定位,结果是大城市不大、中等城市不强、小城市不小。各自的角色不明,都想当中心,都想成为一个封闭的小系统,使得城市群内角色混乱,经济无序化,加剧了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无法整合。
(三)产业同构问题严重
城市群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大体相似,产业结构雷同,导致整个区域内资源浪费。虽然近年来珠三角产业的相似程度正逐年下降,与此对应的是珠三角的产业分工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速度较小,效果不明显。1998~2007年,“深莞惠”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