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报告

    作者:姚聪莉 马琳娜 朱楠 出版时间:2014年07月
    摘要:

    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论证了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的适应性关系。在分析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未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不相适应,缺少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职类技能型应用人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布局结构不适应,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在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高校分布较少。

    伴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愈加密切。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与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基础。二者相互适应,既能发挥高等教育对当地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脱节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实现经济为高等教育保驾护航的职能。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又迎来了一大机遇。这一政策明确强调和指出未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未来经济区的经济总量要达到西部地区前三名的水平;无论是地区人均生产水平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要高于规划实行前的两倍;到2020年,整个经济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总体目标。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关—天经济区”)的发展与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同时也关系全国区域间经济的平衡发展,要实现关—天经济目标将面临很多挑战。当前,关—天经济区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区的企业较难实现产业大范围的集聚,经济区内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区内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多不适应本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如专业结构失调、层次结构失重和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失衡等,在部分行业人才奇缺的同时,有些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与区域经济发展极不适应。要想实现区域经济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根据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要点,以及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所倡导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适应性发展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路径,即通过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不断增强技术和知识创新,不断优化学科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区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按照教育经济学原理,教育与经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和科学技术,而经济发展又为高等教育提供物力支持。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各自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双方只有协同合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才能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面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时,从容不迫地应对并发展。所谓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实现适应性发展,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和统一部署,各地区需要考虑到经济的差异性,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高知识含量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促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对外竞争力。这种适应性发展不仅需要高等教育进行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更需要与外部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劳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布局等要素进行协调。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在整个国家的综合管理之下应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技术结构和对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得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适应。

    关—天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天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深度剖析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现状,对于“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总体概况

    关—天经济区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到2012年,经济区内共有80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位于西安的普通高校有62所,位于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的高校有18所。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和在校生的规模持续增加和扩大,截至2012年,整个经济区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人数达到170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7万多人。

    位于经济区核心地带的西安,共有3所高校进入国家“985工程”,8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均位居全国第3位。民办高等教育异军突起,本科院校数、在校学生数、万人以上学校数、学校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值、图书馆馆藏数量等6项重要办学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