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
自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成为“十二五”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举措,成为陕西省扩大开放的重要途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倡议的“加强货币流通”,体现出“丝路金融”的大有可为,为陕西省金融区域合作创新和开放发展打开新通道。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潮流的涌动下,资讯、科技、网络、交通日益发达,国际往来频繁,国际投资环境趋于宽松和优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发展潜力的开发。当前,中国正在建设与中亚国家间交通、网络、管道互联互通,发展与中亚国家在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区域内货币互换和离岸贸易等其他金融合作。
2014年5月,西安推出命名为“泉绵万国”的丝路古币专题展,印证了货币与丝路的相生相伴,货币已经全面渗透在丝路商贸和文明历程中。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陕西将在金融的开放发展中促进丝路金融一体化,将被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成为丝路经济带上的翘楚。
一 陕西省金融发展状况
自“十二五”以来,陕西省金融业运行良好,银行业发展稳健,证券业创新加速,保险业发展稳定,融资结构和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但是与国内金融发达地区相比,金融实力薄弱,发展水平落后,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尚不能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融资需求。
(一)陕西省金融发展现状
2013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国内金融改革推向深化,陕西省金融发展保持稳健。2013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36.72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年初增加2884.2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537.69亿元,同比增长17.0%,比年初增加2395.40亿元。2013年末,陕西省境内有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139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期末证券开户数234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15508.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3%。2013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14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1.5%[1]。
2014年一季度陕西省地区社会融资规模1673亿元,国内排第12名,占比3.15%,与2013年度陕西省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国内排名17、国内占比2.62%相比,排名提前了5名,占比提高了0.5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748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36亿元,委托贷款211亿元,信托贷款277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30 亿元,企业债券305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0亿元[2]。
陕西省资本市场发展繁荣,2014年一季度陕西境内上市公司(A股)40家,总市值2577.49亿元,总股本376.36亿股;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148家,证券营业部从业人员3449人,证券公司资产总额203.53亿元,证券公司负债总额135.56亿元;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30家,期货从业人员600人,期货交易保证金余额27.43亿元;基金公司分公司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辖区执业会计师事务所11家,辖区执业资产评估机构4家[3]。
2014年一季度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8127家,贷款余额8444.13亿元,从业人员98888人。陕西省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213家,国内排第22名,占比2.62%;贷款余额163.84亿元,国内排名19位,占比1.94%;从业人员2171人,国内排名21位,占比2.20%[4]。
(二)陕西金融发展问题归纳
1.陕西省金融规模偏小,融资总量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
陕西省金融规模偏小。2013年前三季度,陕西省银行、证券、保险业总资产分别为32040.33亿元、142.68亿元和1000亿元,在全国占比均偏低,分别为2.26%、0.76%和1.22%。[5]。
陕西省金融融资总量偏低。2014年一季度陕西省地区社会融资规模1673亿元,国内排第12名,在全国占比3.15%。相比国内排名前三位的江苏省(5739亿元)、山东省(4839亿元)和广东省(4789亿元)的融资规模,陕西省的融资规模分别占到江苏的29.15%、山东的34.57%和广东的34.93%,均低于35%,差距明显[6]。
陕西省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2013年前三季度陕西省金融业增加值477.79亿元,在全省GDP的占比仅为4.52%,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6.78%),与“西三角”中的重庆(8%)、四川(5.76%)相比,分别落后3.48个、1.24个百分点[7]。
2.陕西省金融效率偏低,资金运营能力有待提高
叶波鹤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