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物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在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节点城市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而对各个节点的物流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就2012年西南、西北、东部地区节点城市的物流运输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两层指标,对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物流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节点城市与中国东部地区物流能力相对比,得出东部地区节点城市物流服务能力偏高等相关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丝路经济带的物流规划和发展策略,为丝路经济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导致物流业东西部发展极度不平衡[1]。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思为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缩小中西部差距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综合运输体系,是包括以铁路为枢纽或主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一条物流通道。物流业作为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带中各项活动的运作和协调。各节点城市以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发挥着引进中亚能源和向西输出中国产品的通道作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使“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变得更为宽广通达,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而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经济基础和交通发展各不相同,城市各自为政,整个丝路经济带物流管理、营销、运营系统不够健全,必须根据各自的物流发展能力,建立公路、航空、铁路联运体系。各节点城市政府和企业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只有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出发,才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一 丝绸之路各节点城市物流发展现状
(一)西北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地广人稀的特征,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结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提出,国家逐步完善了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以包兰—青藏线和西陇海—兰新线构成的“X”形铁路骨架干线网贯穿该区域。西北地区已建成了一批融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集储存保管、集散转运、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传递、代购代销、连带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其发展态势良好[3]。但是,西北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物流业现代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二)西南地区物流现状
百度文库中文章的《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分析了阻碍西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因素,并给出了发展建议[4],摘录文章部分观点如下。
第一,物流市场规划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已逐步形成了成渝、南贵昆这两个具有竞争优势、相互依托、具有密切的内部垂直产业分工的核心大城市群。其中,成渝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为主,是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的龙头。
第二,国际物流贸易方面。西南地区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为南亚和东盟国家,中国与东盟10国于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这对于西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够,缺少引领物流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整个西南地区尚未形成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供给市场,区域范围内缺少有品牌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公示名单”中,西南地区只有5家企业,这说明西南地区物流企业规模还较小、分布不均衡,很难形成有力的竞争力。
第四,区域物流行业缺乏外资进入。由于西南地区远离沿海,缺乏远洋运输的优越条件,且市场狭小,政策环境也没有沿海地区宽松,外资在该地区投入资金相当少。
(三)东部地区物流现状
东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水路都比较发达。而且,东部五省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例如,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显示,浙江省2011年全省物流业总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9.6%。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从原来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服务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服务转变,从简单的承揽物流业务向根据客户需要开发专业物流服务转变。但由于港口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大部分公路、水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车、船型结构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差异性服务的需求[5]。
(四)国内物流总体现状
丝绸之路上的国内城市总体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多数物流企业只是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租赁、信息咨询等传统业务,面向现代化的物流运营环节比较薄弱,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经营处于粗放式管理,缺乏必要的服务规程和标准,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较弱,信息沟通不畅,传递速度缓慢,增加了物流成本[6]。同时,还存在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比较少,人才外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