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东亚四国期间,全面阐述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欧亚区域大合作。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又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城市,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及关天经济区核心城市,经济迅猛发展,产业优势突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影响和渗透作用日益明显。西安初步形成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主导产业,与中亚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互补性很强,合作发展潜力巨大。西安应建设物流枢纽城市,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增长极,对区域持续稳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 增长极理论视角下,物流枢纽城市的作用机理
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提出了增长极理论,指出经济增长不会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会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对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有意识地培育区域增长极,利用增长极的推动效应和产业间连锁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区域整体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产业带动,那么就应把少数条件好的地区和产业培育成该区域增长极。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相互作用包括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回流和聚集,产生扩大地区内经济发展差距的趋势;扩散效应是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边地区扩散,产生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趋势。
物流枢纽城市在政策、区位、交通等方面比周边地区拥有更大优势。大量物流要素涌入,提升了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了物流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了物流规模效益和增值作用;物流要素涌入并集聚,推动物流业发展,使物流枢纽城市与周边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物流枢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竞争不断加剧,平均利润下降,后涌入的物流企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有利市场地位,就会选择在周边地区发展。市场推动了整个区域物流水平的提高,缩小了周边地区与物流枢纽城市差距。按照增长极的作用机制,依靠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建设物流枢纽城市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贸易融合(见图1)。
图1 物流枢纽城市作用机理
二 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分析
(一)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使命,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必然选择。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省市共建大西安25条政策措施,为西安建设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良好政策,明确了将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开发开放新高地的主要任务,这是西安建设物流枢纽城市难得的政策机遇。
《西安市十二五规划》指出,优化以西安为中心的物流集疏运体系,建立和完善与主体产业协同匹配、相互促进的现代物流体系。西安市制定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西安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西安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支持了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有利于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一体化新格局。
(二)区位优势
西安是古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两千年前古代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在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大动脉,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因与古代丝绸之路有部分重合,也被称为“新丝绸之路”。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西安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处于我国地理几何中心,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作用,是新丝绸之路重要的物流节点。同时,陕西省也是连接西北、西南、华北、华中的重要门户,与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区位优势明显。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一级省会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已初步形成了向周边进行辐射的物流枢纽形态。
(三)交通优势
西安正成为西部重要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枢纽。以西安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