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
缅甸的政治转型是按照2003年制定的“七步民主路线图”进行的,在2010年大选后,缅甸走上了从威权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的道路。因此,“七步民主路线图”可以看作缅甸政治态度发生实质改变的起点。2011年3月30日,缅甸新政府总统吴登盛宣布就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下称“和发委”)[1]宣告解散,这是缅甸向世界发出已从威权政体过渡到民主政体的政治信号。
缅甸通过制定“七步民主路线图”和新宪法、如期举行多党制议会选举、撤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发委”,完成了由军人集团向文官政府的政权更替。新总统吴登盛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别于军人统治时期的政治改革,缅甸政治因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而这些变化也积极地推动缅甸走上民主化道路。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介质,是国家和民众双向互动的桥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体影响政治的逻辑起点,即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向,而既定的信息传播又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政权。因此,一个国家的媒体运行程度依附于它所处的政治时代,同时民众对媒体的使用也会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一种自下而上的影响。
一 1988年以来的缅甸媒体发展
20世纪50年代,缅甸是亚洲印刷出版较自由的国家之一。1968年奈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人政府之后,为了维护极权统治,对被视作公共言论和意识形态表达工具的媒体实行绝对控制,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新闻审查制度。1988年新军人政府上台后,继续对媒体采取新闻审查制度,同时还制定了《戒严法》和《电子交易法案》等管控新闻自由的法规。2012年8月20日,缅甸新政府宣布废除对国内出版物的审查制度,所有刊物在出版前都不必再接受审查。同时,新政府首次允许私人办日报。缅甸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新政府逐渐放宽媒体的新闻自由尺度。目前,缅甸主要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报纸、网络四种媒体,另外缅甸还有在海外的流亡媒体。
(一)缅甸媒体的运作状态
缅甸出现最早的媒体是报纸,最晚进入缅甸的媒体是网络。广播媒体在缅甸是使用率最高的媒体,特别是农村人已将它作为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工具。日报和周报的接受群体也比较广泛,最受缅甸人欢迎的报纸内容是时政新闻和体育新闻。虽然缅甸使用网络的人数不超过总人口数的1%,但网络已成为最受缅甸年轻人欢迎的媒体,他们把网络视为与社会沟通和互动的首选媒体。流亡媒体则是外国了解缅甸的重要窗口。
1.缅甸的广播媒体
缅甸的无线电广播主要有三种:调频电台(FM)、调幅电台(AM)和短波电台(SW)。1938年,缅甸建立了第一个为政府所有的广播电台。1946年改名为“缅甸之声”(Myanmar Radio),1948年缅甸独立之后,“缅甸之声”正式成为缅甸的官方广播电台。[2]目前,除“缅甸之声”外,缅甸国内还有其他一些广播电台(见表1)。由于缅甸政府对所有媒体传播的信息实行严格的管制,因此像VOA、BBC、DVB这样的境外媒体,缅甸政府无法监控其广播里的信息内容,便禁止民众收听这些电台,同时严格控制这些电台的信号传入。但很多缅甸人,特别是住在城市里的缅甸人,还是会想方设法收听这些电台,并通过这些电台播出的新闻来了解当天发生的事情。[3]
表1 缅甸国内的广播电台(1988~2010)
在缅甸,主流的广播电台有两个:“缅甸之声”和“City FM”。“缅甸之声”作为政府的喉舌,除不定时地播放新闻、风俗、教育、文艺等节目外,其每日的固定节目是播放巩发党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政治宣言,如“三个重要法案”、“四点人民心声”和“七步民主路线图”等。[4]“缅甸之声”的广播语言有缅语和英语。“City FM”创建于2001年,是私人经营的广播电台,主要播放一些娱乐节目,语言为缅语。由于“缅甸之声”的广播信号覆盖范围较广,缅甸民众通常收听不到“City FM”,他们经常收听的还是“缅甸之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缅甸人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从2004年到2010年,缅甸使用收音机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8%上升至34%,这主要是因为新开播的电台在内容设置方面比较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这些电台一般都会播放流行音乐、时尚资讯等节目。[5]
2.缅甸的电视媒体
1980年6月3日,缅甸电视台开播。1990年5月,电视信号覆盖缅甸大部分地区。目前,缅甸共有2个电视台、6个电视频道,国有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