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妇女/社会性别学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开拓与进展

    作者:畅引婷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摘要:

    在人文科学和妇女/社会性别学的交汇点上,198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妇女文学、妇女史学已在本学科拥有了较高的学科地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妇女/性别教育学已成为教育学和妇女/社会性别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学科化进程逐步推进;女性主义哲学已成为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关注点,学术研究和课程建设有了较多的突破。但就总体而言,无论是人文科学领域中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还是妇女/社会性别学科领域中的人文学科,相关的学科建设都有所不足。在未来几年中,以学科的拓展、研究的深入、课程的扩容、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等为主要突破口,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支学科的学科建设都会取得重大进展。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不仅为人类认识自身和社会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思考的路向,而且为人类在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与难题时提供了解决的路径和缓释的方法。三者既联系,又区别,各自在自己相对独立的界域内为人与社会的发展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 人文科学的特性

    人文科学在“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担负着“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或“重建人的思想家园”的神圣职责,它关注的是人的文化生命活动及其历史过程。按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文科学”的解释:“人文科学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2]具体而言,人文科学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技术,而在于为人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守护一个精神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在现实的世界里,不论国家/地区,不论种族/民族,不论阶级/阶层,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人文科学使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知识和学问的建构以及习得找到真正的“我自己”,进而提高对生命的感悟能力,以及自身的生活质量。

    与自然科学研究所遵循的“客观性”原则相比,人文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或“价值倾向性”。它虽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严密的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对研究假设和研究结论进行验证,但它与现实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以及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和情境下出现的各种“论辩”或“纷争”,不仅能够激活人们的思维和无限的想象力,而且可以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更加开放,并通过对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来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关注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议题相比,人文科学研究更多地关注“观念性”和“思想性”的问题/议题。因此,相比较而言,前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后者具有显著的易变性或难变性(瞬息万变或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说通过社会科学研究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包括性别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的话,那么通过学术争鸣对人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的影响则截然不同——要么在短时间内就能使人“识时务”,要么历经千年也不能有所撼动。人文科学的这一特性充分说明,一个人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既是长期的、艰巨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不同的观念,不仅可以左右一个人对周围人与世界的基本看法,而且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权力和利益关系。

    进一步看,不论“科学”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它都是与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学者的“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学者们通过科学的手段经过深入持久的研究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不仅能够揭示、解释世界的纷繁复杂性和丰富多样性,而且可以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自身奠定知识论的基础。当然,学科建设的任务,不只是生产知识(学术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将生产出来的有用的或有效的知识在更为广大的受众中间进行传播,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传播理念和意识,进而使知识和意识内化为受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使他们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改变与提升,全面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一点,对于人文科学来讲尤为重要。如果说自然科学研究的最终结果在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人们/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话,那么,人文科学研究最终带给人们的将是思想上的解放和精神上的享受;如果说社会科学对人的关怀是从外而内,即通过权力和制度的变革来规范、建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话(如近代中国“缠足令”的颁布和“女学”的兴起),那么,人文科学对人的提升则是由内而外,即通过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来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构;如果说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进行制度性改变时受制的因素较多,有时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还会流血牺牲的话,那么运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即通过“单个人”路在脚下的具体行动,以及日渐形成的燎原之势,改变一切相关的观念和行为,进而提高全人类的生命质量——这,也许就是人文科学所要传递给人们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或“知识”。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