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一直是人均投资较少的城市之一,教育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改变落后状况,温州立足“藏富于民”的区域特征,借助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率先改革办学体制和教育投资体制,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全社会办教育的发展路子,用占全省11%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撑起了占全省20%人口的教育,建成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至201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723所,在校生146.5万人,教职工11.7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近1/5。
一 2012年教育工作概况
当前,全市上下抓统筹攻改革、加快大平台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档次、致力于民生公共事业。2012年,温州教育工作突出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这一导向,基础教育突出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突出整合提升,高等教育促突出内涵发展,民办教育突出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市创建步伐。
强化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导向。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关注民生民意和百姓需求,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全年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7所,创建省级幼儿园109所,新增学位5000个,优质资源惠及2万名幼儿。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35所。中小学不跨县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取消特长生招生,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收费,教育乱收费投诉件同比下降72%。普通高中择校生按志愿统一录取。2012年共11所普高申报创建省特色示范学校。在全省率先开通15条市区学生公交专线,免费开放50所市区学校的体育设施。
广泛倡导教书育人工作回归本真。2012年,在全市开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价值观大讨论,引导广大学校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市县教育局领导干部联系学校蹲点听课,校长带头听课、兼课。关注教师素养提升,开展全市10万教师全员培训,7万在职中小幼教师学科素养大测试;在农村学校组建50个名师工作室,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组织学科骨干100名到薄弱学校任学科指导员、120名到民办学校任教;组织110名薄弱校教师到优质校挂职。在市直学校采取“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形式选拔校级领导,并推动全员竞岗,提升教育系统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2012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市委书记陈德荣多次强调温州“要着眼于对外开放和发挥民营优势,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推进、多路径推进,努力把温州打造成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和全国高职教育基地”。谋划出台《关于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1+5”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1+6”实施意见》,指明改革与发展方向,基本架构了未来发展大框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工程,计划到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数整合为31所左右,每所占地100亩以上、在校生3000人以上。其中建成省一级重点及以上的独立中职学校21所,其余分别整体纳入各地新建高职学院,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重新谋划高等院校空间布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职业教育基地整体置换至丁山围垦区。推动在温高职迁扩建,新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瑞安分院。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首批招生204人。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领跑全国。2012年,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改革实践阶段,完成100所试点学校分类登记,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6610万元,落实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资金1.86亿元。民办学校发展信心得到大大提振,2012年全市民办学校基建和设备投入达4.55亿元。民间投资教育的热情得到激发,首批吸引了10个、总投资额达33亿多元的教育引资项目。温州民办教育试点改革引来全国30多家媒体深度报道、50多个省市考察学习。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温州召开,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形成温州民办教育领跑全国的局面。
二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对照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温州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和提升。
(一)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事业发展需求仍显不足
教育总投入与教育发展规模不成比例。以2011年为例,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88.6亿元,占全省投入总资的11.62%,但是,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占全省的17.14%,投入与规模不成比例,也直接导致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指标、教育装备指标等长期在省内处于落后位置,制约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的政府财力保障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