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州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作者:雷杰 黄婉怡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摘要:

    作为推进志愿服务常规化的重要举措,广州社区志愿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在数量、类型、层次、资金投入、参与人数等方面均呈增长之势。依托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共青团、义工联以及民间公益组织这四类实践载体,社区志愿服务基本形成了“社志联动、多元参与”的广州经验。不过,在运作体系上,社区志愿服务的法规政策和宣传方式仍有待完善;在运作机制上,社志联动机制以及服务的精细化、品牌化、网络化建设水平仍有待优化。今后,广州将继续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推进模式、提升服务品质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具有双重含义。从行为学的视角出发,它是指社区居民本着志愿服务的精神,不计有形的报酬而实际付出时间、财务、劳力和知识技能来协助、服务他人。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出发,它是指社区居民在了解了社区需求后,以个人付出的实际行动,来承担社会责任。因此,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是公民参与的具体表现,也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社区志愿服务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利他导向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不是行为人本身。第二,它的目的是无偿性的。由于社区志愿服务是以利他为导向的,因此不求回报、不计报酬是其本质特征。第三,它是自主性的行为。社区志愿服务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它不受任何人、任何组织的外来约束,更不是外力强加后产生的应对性行为。

    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文明城市画卷上的点缀、“志愿之城”名片上的铸刻,更是唤醒良善灵魂的载体、重筑社会信任的基台。广州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如何?具备哪些特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需要重点打造哪些方面?本文将透过对上述问题的剖析解读,期待对广州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一 广州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历程

    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志愿服务的城市。1987年,广州从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系统“中学生心声热线”启程,沿着由粗放到规范、由运动到常态、由临时性管理到科学化监控的发展路径,走到了今天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日常化、成果化的局面。广州社区志愿服务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87~2007年)——从自主探索到组织推动,从单一主导到多元参与

    此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时期。社区志愿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生。最早期(1987~1994年)的社区志愿服务具有两个特征。一方面,青年学生成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主力。1987年,广州的一群青年借鉴香港义务工作社团的经验,创办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手拉手青少年服务热线”,并逐步发展成为遍布全市的“手拉手青少年辅导中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青年学生一直是推动广州社区志愿服务乃至其他领域志愿服务的主力。此时期的社区志愿服务也以满足青年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例如,广州团市委开通了诸如羊城青年热线、扶孤助学热线等多条为青年答疑解惑的志愿服务热线。

    另一方面,自主探索成为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广州率先开通志愿者服务热线时,热心青年苦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唯有从香港请来志愿者培训本土志愿者。但是,由于面对着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不足、政府对志愿服务的重视不够、社区管理者对志愿服务抱有敷衍行事态度等诸多挑战,早期社区志愿服务停留在小队伍、小规模、小影响的浅层次的阶段。星星之火已经点起,但亟待政策制度的支撑和帮扶。

    1995年,广州团市委成立“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拉开组织化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序幕。从此,组织化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其发展的主流,广州社区志愿服务也由“散兵游勇”向规范化转变,并出现不少亮点服务。例如“青春社区行——SVS计划”从2000年开始,每年暑假招募大学生担任“社区助理”。这些大学生经培训后到广州各区的街道和居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截至2006年,已有1000多名大学生参加该计划,为社区志愿服务注入了新力量。

    与此同时,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群体也由单一的青年学生群体向其他群体扩展。例如众多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到1996年的“真情在广州”系列活动,1997年的“文明先锋”活动,1999年的“整治交通、维持秩序”“整治脏乱、创建文明”等多项活动中,并因此加深了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2007年是“广州志愿服务年”,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提出要构筑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宽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二)第二阶段(2008~2010年)——从分散打理到顶层统筹,从行政主导到全民推动

    虽然社区志愿服务的焰火已经燎原,但是在“谁来管”“如何管”的问题上始终缺乏顶层设计的明确指引和有力支持。2008年,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在顶层设计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成立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