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
一 “志愿时”系统发展简介
(一)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难题
当前,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存在“四大瓶颈”:一是志愿者、志愿组织、服务对象三方信息不对称,时常发生3月5日当天敬老院的玻璃被擦了5次,其他时候却无人问津等情况;二是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松散,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传统的手工记录、联络方式、价值评估手段等已远远满足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三是服务针对性和服务深度不够,志愿者缺乏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服务效果不明显;四是缺乏强有力的维系激励体系,由于没有完善和规范的数据支撑,志愿者什么时候该激励,以什么标准激励,激励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去激励,这些激励是否真正符合志愿者的需要,在A服务队的服务记录到B服务队是否仍然有效等无章可循。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团市委设计开发了“志愿时”系统以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助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二)“志愿时”系统的设计理念
“志愿时”系统是全国第一套面向志愿服务全流程的、开放性的、专业的、官方在线的综合管理系统,其贯穿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激励、维系等全流程。“志愿时”系统拥有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服务管理等具体实用的管理功能,提供完整的统计、筛选、分析、报表等数据库功能,是目前较成熟的、具有成长性的志愿服务系统。经过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中国第九届艺术节等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洗礼,也经过广州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各行各业和社区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一线工作的考验,目前“志愿时”系统还在继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志愿时”系统所带来的志愿服务管理理念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志愿时”系统是一种以社会化的方式,搭建广阔平台,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的运营模式。相对于行政化的运作方式,其更加契合志愿服务草根化、平民化的特点。“志愿时”系统的设计综合考虑了志愿服务中的各个方面,并在调试和实践中不断地提高系统的性能,优化管理方式,为志愿服务工作带来便利。
“志愿时”系统是广州团市委开发的基于wap的B/S志愿者服务管理系统,其功能定位有以下六方面:一是信息化志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二是标准化志愿服务效率工具,三是全方位的志愿者网络精神家园,四是透明公正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五是层级化、模块化的志愿者在线培训平台,六是社会化的志愿服务总门户。
总体来说,“志愿时”系统的基础功能是志愿者上下岗考勤和服务时间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志愿服务招募、培训、运行、管理、交流、研讨、维系、激励、督察、保障、物资物流等实行全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形成“志愿服务信息化档案”。经过进一步深化、完善,“志愿时”系统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大型赛会志愿者管理向社区常态化志愿服务管理的转变,由单一时间管理平台向志愿服务“三要素”(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综合管理平台的转变,通过“志愿时”系统可以实现对志愿服务“三要素”进行综合管理。该系统适用性广,可应用于包括社会公益组织、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在内的全市所有志愿服务(义工)组织。同时,在解决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难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志愿时”系统的管理架构
1.架构分类
目前,“志愿时”系统的架构主要与实际情况相对应,最高管理架构为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其下分为六大块组织类型:市直属单位综合组、市直属单位机关组、市直属单位企业组、院(校)组、区县组、社会组织组。六大块组织之下又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单位、组织。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志愿时”管理架构分类
2.架构权限
志愿时系统的架构权限是按上下级进行划分设置的,上级管理账号可以审批下级管理账号发布的志愿项目,可以审批管理下级组织的志愿者,可以对下级发布的项目进行监督管理。与此相对应,下级组织必须对上级组织负责。如越秀区与下属矿泉街,矿泉街发布的项目必须由越秀区管理账号审批,同时越秀区通过账号可以了解到矿泉街所有项目的运行情况,并可查看矿泉街的志愿者情况。
(四)“志愿时”系统的现实价值
“志愿时”系统的推出有效解决了上述“四大瓶颈”。一是有效解决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志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