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
文化产业园区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郑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2010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区数量激增,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一 郑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郑州各区县都在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据各级政府规划和立项统计,郑州市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约30个(见表1),其中,属省重点建设的园区有9个(全省共59个),位列全省第一。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占全省GDP的2.26%,其中文化产业园区营业收入356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郑州市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2%,占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25.83%。总的来看,郑州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文化产业园区数量最多,规模和效益也相对较大;但从发展阶段看,成熟型的园区较少,多数园区还处于规划或在建阶段。从形成原因来看,主要有3种形式:自发集聚、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少数园区是自发集聚形成的,多数是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形成的。自发集聚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里路影像街,这些文化企业或艺术家工作室在一定条件下自发集聚,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后,政府再给予扶持和宣传,逐步壮大进而规划形成园区。文化产业本身具有集聚发展的需求,自发集聚是文化产业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自发集聚的文化产业园区一般不存在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甚至也不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经营户租房经营,相关的企业和服务业自发集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主导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占郑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多数,这类园区一般是划园而治的,有着特定边界范围,由主导企业通过有目标、有步骤地规划,从无到有地进行建设,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大河宠物文化公园、新密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项目等。这种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形式是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目前最主要的一种,也是受到质疑最多的一种,地产园区和“空壳化”等问题都集中在这一类园区中。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园区多属于综合型文化集聚区,主要是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建设,如商都文化旅游区等。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有特定的资源优势,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并推动发展。
表1 郑州市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情况统计
续表
续表
从表1看,郑州文化产业园区总体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一)中原地域特色鲜明
园区能否体现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风格和文化品位,关键看其能否体现区域文化特色。从郑州目前形成的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看,如嵩山文化产业园、杜甫文化产业园、新密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和黄帝文化功能区等,都是依托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都体现了浓郁的中原地域特色。
(二)动漫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2009年,郑州市出台了动漫产业扶持政策,在地方电视台首播和中央台播出的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奖励力度在省会城市中比较突出。此外,郑州市每年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总扶持额度,在省会城市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在政策支持下,郑州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在城市的西北、东南和北部先后形成了3个动漫基地,国资和民资的大量资金涌入动漫产业。
(三)创意型园区成为发展重点
除依托历史和自然资源形成的园区外,创意型园区成为郑州市发展的重点。近年来,郑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根据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重点扶持、优先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服务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动漫业、广告会展业、艺术品流通业、设计服务业八大文化创意产业,加强规范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因此,一批专业的创意型园区初步形成,如金水文化创意产业园、石佛艺术公社、群英汇创意工场以及利用工业遗产改建的白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