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2年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

    作者:范霄文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摘要:本文是关于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报告。文章介绍了该区的主要进展、新的发展实践、新形势与新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建议。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是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设立“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第5年,两城市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各异,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成都市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出了“全域成都”的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策略。重庆市则提出了“一圈两翼”的区域发展策略,实施大工业带动大农业、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战略,以两江新区统筹现代工业发展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一 2011年的主要进展

    2011年统筹城乡试验区以严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为突破口,以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进制度改革,以“确权为基础,流转为核心,配套为保障”的改革思路,围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及配套制度完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农村产权制度市场化改革方面,大力促进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农村资源在城乡间的自由流转和优化配置,全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在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得以发展完善,示范和带动作用初现成效。

    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经济增速跃居15个副省级城市的首位,经济总量由2008年副省级城市的第7位提升为第4位(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7.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43.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83.4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9438元,增长10.3%。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4.8∶45.8∶4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2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95元,增长20.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2.61∶1缩小到2.42∶1。城镇化率67%,比上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见图2~图4)。

    图1 2007~2011年成都、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2011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1.37亿元,增长速度高达16.4%,高出全国7.2个百分点,排位跃升全国第一(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4.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42.8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23.81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0元,比上年增长15.2%。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8.4∶55.4∶36.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9.70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80.41元,比上年增长22.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48∶1缩小到3.12∶1。城镇化率55.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见图2~图4)。

    图2 2007~2011年全国、成都、重庆城乡收入比

    图3 2007~2011年全国、成都、重庆城镇化率

    图4 2007~2011年成都、重庆农村人均纯收入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壁垒,我国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的自由流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转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清晰的产权,赋予农民清晰的财产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农村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产权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的生产要素就无法进入市场流转,就难以激活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也就难以形成。不赋予农民清晰完整的财产权利,农村富余人口就没有条件实现向城镇的转移。在清晰完整财产权利基础上的户籍制度改革才有意义。

    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成都市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指导,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为原则,以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土地使用权,带动了全国的市场化改革的话,那么,这次统筹城乡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将大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激活中国经济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1.确权工作基本完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确权。试验区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