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居民价值观报告

    作者:王惠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北京居民价值观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得出北京居民价值观呈现以“家本位”为核心的“重社会、轻个人”的“二层—五维”结构特征,二层—五维为“社会至先”价值观(包括家庭本位取向、传统道德取向和国家本位取向三维度)和“个体至先”价值观(包括现代价值取向和个体成就取向两维度),对北京居民价值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为引导居民树立积极价值观提供对策建议。

    Abstract:

    The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s of Beijing residents value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Values of Beijing residents is identified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 social and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a individual. Its core is family-orientation. It has two levels five dimensions. Two levels are Society primacy values and individual primacy values. Society primacy values cover family-orientation,nation-orient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moral-orientation. Individual primacy values cover the modern value-Orientation,the individual achievement-orientation. Then we analyse influence factors of Values of Beijing residents. Finally,we offer suggestions to guide Beijing residents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value.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价值观研究是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诸多学者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核心课题之一。社会心理学家大多认为,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它是比态度更抽象、更一般的具有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的深层心理建构,是文化成员合理的信念体系。[1]

    从心理学角度对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研究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西方从心理学角度对价值观的研究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个研究。一是1931年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和Vernon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价值观研究,采用德国哲学家Spranger对人的六种分类(经济的、理论的、社会的、审美的、宗教的、权力的)制定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二是Kluckhohn对价值观的定义受到了西方学界的广泛认可,明确地界定了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及其结果的选择。”[2]三是Rokeach的研究将价值观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Rokeach(1973)将价值观分为终极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强调了价值观的层次性。四是施瓦茨(1987)从需求和动机角度来解释价值观的深层内涵,认为价值观与10个动机域有关,随后施瓦茨(1992)还根据这10个动机域编制了价值观量表。

    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对西方价值观研究成果的沿袭与发展,部分学者使用或修订国外成熟价值观量表开展研究,如使用较多的有“Rokeach价值观量表”(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1989;王新玲,1987)和“Allport等人编制的问卷”(彭凯平、陈仲庚,1989)[3]。有些学者在沿袭西方价值观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思考,如费孝通(1947)的差序格局;黄光国(1983)的人情与面子模式;杨国枢(1992)的自我取向和社会取向;文崇一(1992,1995)提出的富贵与道德;杨中芳(1991)将价值观结构分为世界观、社会观、个人观;杨宜音(1998)认为价值观的结构应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即终极性—工具性维度、社会性—个体性维度,并认为价值观有三个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二是纯本土化价值观研究与测量,如1987年中国文化联合会主编,迈克·邦德参与编制的《中国人价值观调查》量表。张进辅等采用中国传统言语和俗语自编的中国传统人生价值观问卷。[4]金盛华等编制的《中国人价值观问卷》,认为中国人价值观是一个八因素结构,具体包括品格自律、才能务实、公共利益、人伦情感、名望成就、家庭本位、守法从众、金钱权力。[3]

    本调查尝试对北京居民价值观维度结构和内容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其意义在于:一是符合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成长的需要,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与复兴的道路上,更重要的不仅是物质的丰足,更在于民族核心精神的价值观的建设与形成;二是符合探究当前北京社会文化变迁特点需要,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的价值观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探析北京居民价值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文化变迁之下的社会心理特点;三是符合探究当前北京居民心态特点需要,为培育北京居民积极价值观献计献策。

    (二)研究方法

    通过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并在自己的理论架构下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调查针对北京16个区县开展了科学的分层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2996个,筛选掉无效样本以后,获取有效样本2895个。北京居民价值观量表的编制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1.确定调查项目

    2005年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针对市直机关青年进行了一次价值观调查,以黄光国价值观量表(1998)[5]为基础,增加了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如“奉献”“大公无私”等6个项目,共69个项目。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五个因素,分别概括为现代价值观、传统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本次研究在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5年价值观量表的基础上加上近年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共70个项目。仍然采用十一点量尺,让被试在0~10点量尺上,对所列的观念对自己的重要程度作评介,0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一般,10表示极度重要。

    2.项目分析

    决断值检验(P值法):按总分从高到低顺序排序,得分前27%的为高分组,得分后27%的为低分组,进行高、低二组得分在量表70个项目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