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判断,自2012年始,中国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1]。该判断是基于纪录片的公众认知、公众形象、综合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综合分析得来的。“公众时代”的纪录片自然也向整个影视产业渗透其影响因子,自2013年始,多项非纪录影视产品(尤其是娱乐类产品)纷纷开始将纪录片纳入其产品链之中,使纪录片成为娱乐价值链中的一环,而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纪录片甚至成为其价值链中的高光点。这一现象,使得“纪录番外篇”的形态逐渐成形,并成为纪录片产业化进程中一种新的值得研究的现象。
所谓“番外篇”,本义是指作品主干故事之外的分支故事情节,且对主干不产生直接影响,多用于动漫作品,也是热播作品出版商用以增加销售的赢利手段。当前的影视产品已经进入链条式打造阶段,一个优秀题材可以构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漫、漫画等全类型链条,典型例子就是美国漫威公司的系列动画作品,如《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等。在中国,这一产品链形式也在迅速成型中。而纪录片进入这一链条,基本上是从电影纪录片开始的,其影响力也相当有限。直到2013年,“纪录番外篇”才开始大放光彩,逐渐成为娱乐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甚至成为其传播和赢利的高光点。
目前的“纪录番外篇”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类:电影纪录片、演唱会纪录片、热播栏目或季播节目纪录片和纪录电影等,现择其要者进行分析。
一 演唱会“番外”纪录电影发力,喜忧参半
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取得了217亿元的骄人成绩,影片类型也日益多样化。演唱会纪录电影开始发力中国电影市场,但效果喜忧参半。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前沿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纪录电影票房仅130万元。2013年中国全年纪录电影票房2146万元,比2012年增长15倍。增长点是以五月天演唱会为主题的《五月天诺亚方舟》纪录片,全年放映3.93万场,票房2106万元;同题材讲述崔健的《超越那一天》全年放映80场,票房30万元;而最“纯正”的纪录片——2013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得主《千锤百炼》上映场次383场,票房仅7万元。数据显示,演唱会纪录电影开始成为中国院线纪录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音乐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2]
演唱会纪录电影是以歌手的演唱会现场实况为主题,配以人物、剧情,将演唱会与电影巧妙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电影以客观记录作为其主要手法,或记录演唱会实况,或记录演唱会筹备、歌手排练的片段,也有的将演唱会开办的历史背景进行纪实影像化展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演唱会纪录电影属于纪录片的一种重要形态。
演唱会纪录电影虽然在中国刚刚开始试水,但在西方国家早已出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纪念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就是这样》(This is It)。2009年,一代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离世,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制作了反映迈克尔·杰克逊生前为伦敦音乐会排练情景的纪录电影《就是这样》,这部时长110多分钟的纪录片用大量现场音乐与舞蹈,忠实记录了杰克逊在斯台普斯中心紧张排练的场景,把这位巨星鲜为人知的幕后工作状态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凭借其空前高涨的人气和超强的明星效应,《就是这样》在全球狂揽2.6亿美元票房。
2013年出现在中国银幕上的两部演唱会纪录电影中,表现较好的当属《五月天诺亚方舟》。这部电影运用3D拍摄技术,记录了“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走遍的40个城市、71场巡回演出、248万歌迷亲临现场狂欢的盛况,多场演唱会的精彩时刻最终被浓缩在这部电影中。
毫无疑问,对于演唱会纪录电影,粉丝是核心受众,在众多的演唱会纪录电影中,粉丝愿意买账成为决定一部电影成功的主要因素。
五月天是当今华语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一支乐团,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而且这些粉丝相对年轻,热情度高,并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之中有很多人也是许多新商品的第一轮“尝试者”。而当今的影院受众群体,大多集中在16~35周岁,他们崇尚消费、追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从受众意义上讲,五月天的粉丝群体是与影院观影群体高度重合的。宣发方在宣传和营销策略的制定上也主要针对五月天庞大的粉丝群体。
另外,五月天粉丝活跃度高,影片中秋节零点首映场就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