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2007年12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总额达到617亿美元,约占中国引进外资总额的8%左右。前一段时期,在中日政治关系十分冷淡而且双边贸易也相对减速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2005年中国引进外资为603亿美元(指实际使用金额,下同),同比为0.5%的负增长,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达65.3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9.8%。从某种意义上讲,日对华直接投资的扩大对陷入冰河期的中日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然而,在2006年,也正是中日关系走出冰河期之时,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却出现了明显下降,项目数为2590项,同比减少20.8%,金额为45.98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29.6%(日方统计为1.3%左右的负增长)。一般来说,上一年出现大的下降之后,第二年应当出现反弹,但遗憾的是这种结果并未出现。2007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为1974个,同比下降23.8%;实际到位金额35.9亿美元,列于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和韩国之后居第4位,同比下降22.0%(日方统计为7.6%左右的负增长)。需要注意的是,2006~2007年这两年日本对华投资的锐减是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5.9%和27.1%、中国引进外资增长率分别为4.5%和13.6%的情况下出现的。也就是说,日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而向中国投资大幅度减少;中国从国外引资在增加,而从日本引资大幅度减少。由于中日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特别是中间产品占很大比重,如果制造业投资持续下降,很有可能会引起双方贸易额的下降,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总体来看,以偶然性原因为主,对中日经济关系影响不大。鉴于中日之间政治关系正在回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能逐步得到恢复。
一 连续三年高增长后的暂时性间歇与周期性低潮
自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2003~2005年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1%,2005年更高达20%,长期的高速增长后必然要出现一定的调整。此种现象以前也曾出现过,例如,2001年的增长高达49.1%,第二年则转为3.6%的负增长。
另外,这次日本对华投资锐减也可能与投资周期影响有关。此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致形成了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经济特区的投资;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投资波及整个沿海一带;第三个高潮出现在2001年以后,其背景是中国加入WT0、申奥成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峰值来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已出现过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1985年,10年后的1995年出现第二个高峰,时隔10年后的2005年出现第三个高峰,因此现在也不能完全排除出现暂时低潮或较长时间徘徊的可能。
二 投资结构不平衡,近年对部分行业集中大项目投资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器设备和运输机械领域,这两个行业占5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日本对中国运输机械行业投资的增长更快,从2002年的200多亿日元激增到2004年的1800多亿日元。仅2005年一年,在汽车行业的大投资项目就有丰田汽车与广州汽车集团合资设立的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投资19亿元人民币,用于重建第二条生产线;本田投资9800万美元在广东设立汽车零部件公司;日产汽车向广州花都工厂投资300亿日元(约2.5亿美元),用于增设新的轿车自动生产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及相关行业的投资也在扩大。据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会调查,截至2005年日本汽车零部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项目数连续5年居国别第一。汽车用钢材行业等的投资也大幅度增加。2005全年日本在运输机械及相关产业的对华投资占整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30%以上,而2006年该行业新项目投资明显减少,导致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根据日本方面按行业公布的2007年1~9月份的统计,面向制造业的投资较上年同期减少28.5%,下降到3296亿日元。其中,作为主力的电气机械器具(750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3%)、汽车等运输机械器具(63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8%)大幅度减少。事实上,运输机械相关投资,经过一轮大规模投资后,总要有一个消化过程,需进行调整。
另外,商业企业也出现集中投资。2004年12月以后,中国开始允许外资设立独资100%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