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
2001年4月23日,以中国对日出口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三种农产品给日本市场造成冲击为由,日本单方面启动了“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国政府与日方进行多次磋商,均未达成协议。6月22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空调加征100%的特别关税,中日贸易摩擦爆发并一度呈升级之势。这是中日之间开展贸易几十年以来未曾有过的现象。此次中日贸易摩擦持续半年有余,最终通过双方协商得以解决。
一 日本对华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背景
所谓“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依据是1994年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第19条进口激增保护条款。该条款规定,当某一国家进口急剧增加并有可能对本国企业造成重大影响时,允许该国适当限制进口。其具体程序是:自某一国家宣布对本国进口激增产品展开调查之日起,在6个月之内决定是否对该产品进口对象国启动进口限制措施,但实施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对限制数量也有明确规定,如第一年该产品的进口量不得超过上一年,第二年以后该产品的进口增长率不得超过6%。在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过程中,当事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但不允许采取对抗性措施。在实际中,当一国对某种商品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时,该国的进口对象国往往会采取某种报复性对策。
中日两国自1972年恢复邦交后,十分珍视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发展总的来说比较顺利。这期间虽然也出现过波折,但最终都能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例如,1995年日本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协议》中第五条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发难,中日双方经过磋商,最终是中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日本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使事件得到解决。
此次日本单方面实施对华“紧急进口限制措施”而引发中日贸易摩擦,具有一定的背景和原因。
1.中日两国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出现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进入大发展时期。2000年,中日贸易额达到857.8亿美元,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超过10%。其中,日本对华出口304.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0%;对华进口55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9%,均创历史纪录。对日本而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对中国而言,日本自1993年以后一直是最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日本的服装和蔬菜类产品进口中,中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两国的经贸关系已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出现贸易摩擦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2.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
由于中日两国在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日本商家在经济萧条时期更加看重价格因素,中国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和纺织品大量进入日本市场。例如,从中国进口的蔬菜价格比日本国内同类产品至少便宜20%,明显的价格优势使中国产的蔬菜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这对日本国内相关产业形成竞争。于是,日本农协等团体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蔬菜等农产品进口。
3.日本经济长期萧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企业收益减少,失业率连创战后纪录,国内消费持续低迷,并出现通货紧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日本国内的经济萧条形成反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喧嚣。宣扬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会危及日本的利益,日本企业不断扩大对华直接投资会导致日本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中国的廉价产品大量涌入日本给日本相关产业造成冲击,致使日本出现通货紧缩,甚至有人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归咎于中国。受此影响,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4.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日本政府素有保护农业的传统
尽管农产品贸易在中日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日本却将农产品作为进口限制对象,其中有一定的政治意图。1955年以来,日本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自民党素有“农民党”之称。为保住自己的“票田”,政府总是力争保护农户的利益,日本的农业协会等相关利益团体也不断对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2001年7月,日本即将举行参议院选举,在此之前政府对华启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有助于争取农户的选票,保住最大的“票田”,如农林水产省副大臣松冈坚决主张对华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