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
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无论是主要任务、建设内容,还是实施效益、保障措施,都对科技支撑做出了部署安排。因此,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明确技术要求、研究技术路线、考察技术举措,对于深入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目标任务,意义重大。
一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要求
(一)科技攻关
针对湘江流域的特点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复杂性,突出重金属污染防治共性和关键性技术攻关研究、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控制及受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的有关规范、标准研究;突破重金属行业清洁生产、涉重金属企业“三废”深度处理与资源化,重金属污染土壤、底泥与水体的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技术,形成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体系。开展与重金属污染治理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包括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产业发展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综合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大尺度时空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长株潭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二)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围绕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发集成一批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应用性技术,重点对流域循环经济和主要重金属排放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和支撑体系、含重金属废水废气深度处理零排放关键技术、含重金属固废的资源化及二次污染控制技术、污染耕地大规模修复经济适用技术等进行研发、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以有色采选、冶炼和化工行业为重点,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废水循环使用、废渣综合利用率及采掘、选矿、冶炼回收率、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建设一批含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示范企业,鼓励相关工业园区建设含重金属“三废”集中深度处理设施,引导大型企业和重点排放企业积极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三)具体任务
一是清洁生产。要求流域内所有重金属排放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包括矿山无尾排放生产工艺技术、盐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提取技术、精炼技术等。二是含重金属废水治理。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成套设备。采用经济成熟可靠的物化絮凝工艺经沉淀初级处理,然后再经电化学、离子膜、吸附等工艺深度处理并回用,最大限度减少重金属的排放。三是含重金属废气治理。治理方法主要是除尘,包括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有色金属冶炼含尘烟主要采用干式除尘,除尘设备主要采用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滤袋除尘器和电除尘器等。湿法除尘适用于精矿和渣干燥等含水量大的含尘废气的除尘,一般以水或酸溶液为洗涤剂洗涤含尘废气,主要使用的湿式除尘器有水膜旋风分离器、冲击式除尘器、自激式收尘器和文丘里收尘器等。对于挥发性强的汞、镉、砷、铅等气型污染物,主要采用吸附法和化学法来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多孔材料等。四是含重金属固废治理。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处理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和制硫酸渣,根据危险固废的种类和堆放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技术,目前采用国内推荐的填埋、焚烧、解毒和综合利用技术,处理方法的优先考虑顺序依次是:源头减量→分离和减量(脱水、浓缩等)→作为原料循环使用→有用物质的回收处理→安全处置(填埋)。五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对轻、中度污染耕地进行治理试点,治理技术包括生物法、化学法、热力学方法等。对修复投资大、修复效果差的重度污染耕地,按法定程序调整土地用途。六是含重金属河道底泥治理技术。根据目前的可控程度及欧美的经验,对于干流底泥加强监控,进行相关治理技术攻关,对支流底泥开展治理试点,治理技术主要采用原位治理和环保疏浚。
二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路线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
坚持以生物修复为主,微生物修复与植物修复协同,利用植物对土壤中相应污染元素的特殊吸收富集能力处理土壤中特定的污染重金属。注重优化组合修复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动物+微生物、理化方法+微生物等。运用化学处理技术对局部污染土壤、特定类型土壤、特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