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
自2012年日本单方面“购岛”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出现了持续发酵的紧张态势,并带有大国间基于权力声望的“谁是懦夫的博弈”冲突升级心理学特征。从国际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关系史提供的基本经验讲,化解大国间不断追加筹码的威慑升级与敌意螺旋的根本途径是应首先认识和照顾到彼此对于权力声望的关切,并通过法律裁决的方式来确定争议问题的最终解决。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相信时间优势是逐渐倾向于中国一侧的假定要求我们更加以理性的态度与战略定力去处理钓鱼岛问题。
中日作为东北亚区域大国,是影响和决定东北亚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决定和影响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钓鱼岛争端。2012年8月份日本单方面购岛举措打破多年来中日间关于海洋领土争端问题的默契,东北亚的焦点逐渐从朝鲜半岛转移到中日之间博弈舞台。中日两个大国间的直面较量使昔日半岛问题一下成为考量该地区地缘安全走势的剩余变量。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加码的威慑升级与冲突螺旋的自然加剧使东北亚地区局势日趋紧张,可能出现军事对抗与冲突风险。
综观2013年中日之间“谁是懦夫的博弈”可以发现:围绕钓鱼岛的竞争已经超出了民间言论和外交范畴,并愈发带有海空立体前沿军事对抗的新趋势。如今的中日两国像两个高速行驶的赛车,在这场考验勇气与意志的较量中,政府为了护持在本地区权力的声望与赢得国家荣誉,都希望采取更加大胆的行为压垮对方。现在的中日两国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未来东北亚地缘安全局势取决于两国之间是选择继续将油门踩住,还是寻找在心理上可以接受的同时刹车的理由。
一 鹬蚌相争:由日本“购岛”引发的敌意螺旋
2012年8月日本单方面的“购岛”行为事实上宣布了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名存实亡。日本从“登岛”再到设“灯塔”直到最后的“购岛”,一步步挑战中国政府的容忍限度。至此,两国在核心利益钓鱼岛领土归属上的零和性与竞争性成为2012~2013年度东北亚版图变局最大的地缘政治猜想。一俟日本政府单方面的“购岛”闹剧打破了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保持的“搁置争议”的默契局面,中日之间便开启了一种难以回头的“勇气之争”的风险博弈。
日本政府的突然“购岛”触及了中国决策层最后的战略红线,使得领土争端问题很难再像过去一样通过双边外交方式进行协商。为此,中国政府也开始采取积极有效的反制措施作为回应。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钓鱼岛地区海空的行政管辖力度与频率,并持续增加该地区执法力量。通过不断地增加对钓鱼岛海域的执法巡航来表明中国对该领土的切实管辖。2012年12月12日,中国3艘海监船进入了钓鱼岛12海里海域巡航。此前曾是中国海军军舰的现役最大渔政执法船“渔政206”船也首次现身钓鱼岛附近海域。同时,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远海训练后也多次在返航途中赴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自日本“购岛”之后,中国海军编队穿越第一岛链的频率与规模明显增加,其用意不外乎是对日本打破和缓局面的一种代价性警告。让日本政府意识到其打破现状的成本与代价,并借此来挽回国家的声誉。韩国《亚洲经济》称:“中国宣布9月10日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多达4万兵力上演长途奔袭,这是对日本的‘军事警告’。在钓鱼岛‘国有化’一周年之际,中日关系的负能量再次达到高潮。”[1]不仅如此,这一年多来,中国还明显增加了飞机巡航钓鱼岛的频率与力度。从海监飞机到轰-6G等战略轰炸机,从擦边巡航到越顶巡航,从空中喊话到“近身肉搏”,中国借助数量优势在东海海域的“疲敌战术”使得日本军机在一次次紧急升空的游戏中不胜其扰,疲于奔命。日本《产经新闻》在2013年4月14日发布的《空中自卫队战机去年紧急起飞800次》提供的数据表明:“2011年4~9月,中国飞机逼近日本领空次数为83次,2012年这一数字降低到69次。而自日本将中国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飞机几乎每天都飞临日本防空识别区。2012年全年,中国战机与侦查飞机逼近‘日本领空’的次数超过250次,较2011年度的156次出现明显激增。为防领空受到侵犯,航空自卫队除出动战机外,还罕见地出动空中预警和控制机(AWACS)和E-2C预警机执行紧急起飞任务。”[2]另一方面,中国从法律上将对钓鱼岛在内的东海地区纳入“防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