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2003年是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从经济周期性变化的角度观察,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国经济从收缩期向扩张期转折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进入设备全面更新期,企业投资成为拉动投资需求的主要动力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51亿元,同比增长30.5%,比2002年同期加快8.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6513亿元,增长31.4%;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7839亿元,增长27.6%。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5149亿元,增长37.2%,同比提高20.9个百分点,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增速提高最快的部分。企业全面进入技术设备更新期奠定了经济进入新周期的物质基础。基本建设投资13781亿元,增长29.1%,比2002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在2002年同期增长29.4%的高基数基础上,2003年仍然保持32.8%的高增速。从资金来源情况看,企业自筹、外资、国内贷款增长明显快于预算内资金,投资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企业已经成功取代了政府在拉动投资增长中的主导地位,投资扩张动因已经从前几年政策性推动向市场自发扩张转变。
2.虽然遭受“非典”疫情的冲击,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明显加快
从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分析,中产阶层正在中国形成和扩大,由其主导的消费结构升级长期趋势是中国内需稳定增长的最大内生动力。住宅、汽车、通讯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拉动了中国一大批相关产业生产和投资不断提速。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中,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7.5%,通讯器材类增长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7%。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5.9%。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势头经受住了“非典”冲击的考验,不仅没有停步反而明显加快。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内生活力明显增强。
3.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拉动出口导向型产业高速发展
在2002年外贸增长高基数的基础上,2003年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速,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尚未有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历史纪录。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比2002年同期加快17.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77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986亿美元,增长40.5%,形成大进大出的基本格局。大量资源性初级产品和技术设备进口提高了中国供给保障能力。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2003年跃上新的台阶,上升到60%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景气度提升对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4.先导性价格指标连续上扬,社会总供求关系有所改善
2003年以来,中国社会总供求关系朝着平衡的方向变化。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第一、二、三季度分别上涨3.6%、2.3%和1.4%。主要产品中,原油价格上涨24.9%,汽油、煤油和柴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1.4%、20%和20.8%;中厚钢板、薄钢板和线材分别上涨20.3%、13.1%和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虽然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是中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国内投资需求回升是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14个月后,出现连续9个月的上涨,1~9月份上涨了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带动整体价格水平上涨0.7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拉动整体价格上涨0.5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多为下降。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0.5%。近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压力有所缓解。
5.财政收入、企业经营效益和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提高
2003年中国经济初步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质量、结构相统一的格局。从国家收入看,2003年前三季度,税收收入比2002年同期增长21.7%,除6月份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外,其余各月增幅均较均衡,处于较快增长区间。1~9月份不含关税和农业税收,全国税收收入累计为15243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收2716亿元。国内增值税、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和内资企业所得税是税收增收的主体,占全国总增收额的近70%。从企业利润看,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015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国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