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台湾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张冠华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摘要:2003年上半年,受伊拉克战争及SARS疫情的冲击,岛内经济形势更加低靡。第1季度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3%,低于2002年第4季度4。52%的增长率。第2季度受SARS疫情冲击,民间消费与投资出现衰退,导致该季度GDP增长率为-0。08%,合计上半年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仅为1。73%。SARS疫情过后,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复苏,同时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台湾经济景气逐渐回升。根据中国台湾发布的景气信号,7月和8月份景气对策信号连续二个月出现经济复苏的绿灯,综合判断分数从7月份的24分增加到8月份的26分,表明经济有走出底谷、渐趋复苏的迹象。中国台湾经济景气指标体系创立于1974年,由货币供给额M1B、直接及间接金融、票据交换及跨行业通汇、股价指数、制造业新接订单指数、海关出口值、工业生产指数、制造成品存货率、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等9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最高分值为5分,最低分值1分,按分值区分为不同的灯号(红灯5分、黄红灯4分、绿灯3分、黄蓝灯2分、蓝灯1分),加总最高分值为45分,最低分值为9分。从分值看,中国台湾7、8月份分数略升主要是股价上升、出口额增加等因素所致,由于岛内民间投资低靡和高失业率影响,短期内要恢复到代表景气活跃的红黄灯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 经济近况分析

    1.总体经济出现缓慢复苏迹象

    2003年上半年,受伊拉克战争及SARS疫情的冲击,岛内经济形势更加低靡。第1季度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3%,低于2002年第4季度4.52%的增长率。第2季度受SARS疫情冲击,民间消费与投资出现衰退,导致该季度GDP增长率为-0.08%,合计上半年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仅为1.73%。

    SARS疫情过后,国际经济形势趋于复苏,同时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台湾经济景气逐渐回升。根据中国台湾发布的景气信号,7月和8月份景气对策信号连续二个月出现经济复苏的绿灯,综合判断分数从7月份的24分增加到8月份的26分,表明经济有走出底谷、渐趋复苏的迹象。中国台湾经济景气指标体系创立于1974年,由货币供给额M1B、直接及间接金融、票据交换及跨行业通汇、股价指数、制造业新接订单指数、海关出口值、工业生产指数、制造业成品存货率、非农业部门就业人数等9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最高分值为5分,最低分值1分,按分值区分为不同的灯号(红灯5分、黄红灯4分、绿灯3分、黄蓝灯2分、蓝灯1分),加总最高分值为45分,最低分值为9分。从分值看,中国台湾7、8月份分数略升主要是股价上升、出口额增加等因素所致,由于岛内民间投资低靡和高失业率影响,短期内要恢复到代表景气活跃的红黄灯水平,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2.物价通缩阴影未消,失业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伴随着岛内经济的不景气,中国台湾省物价指数持续滑落。2001年,岛内消费者物价指数与批发物价指数分别为零增长和-1.3%;2002年分别为-0.2%和0.1%。2003年,由于伊拉克战争后国际油价先降后升,加上钢铁、石化等原料的国际价格出现上涨,使岛内批发物价指数出现微幅上升;但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因岛内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市场疲弱等因素仍在持续下跌。1~8月份,中国台湾厂商出口平均物价下跌0.95%。8月份中国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继续下跌0.59%,是2003年以来连续第6次下跌,使1~8月份平均物价较2002年同期下跌0.31%。物价的连续下跌,使中国台湾出现通货紧缩阴影。无论从按年统计还是按季统计,中国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持续下跌均已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按照该定义,评估一个经济体是否发生通货紧缩取决于4项指标,即产出缺口的大小、资产价格泡沫是否破灭、银行体系面临的压力以及信用扩张是否萎缩等,对照这些指标,中国台湾的情况几乎全部符合。IMF认为:中国台湾近几年的产出缺口占GDP比重都很大,2001年将近负6%,2002年为负4.8%,2003年估计为负4.3%。并认为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在未突破5%之前,都将笼罩在通货紧缩压力之下。为此,IMF将中国台湾与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德国并列在通货紧缩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之列。

    在就业方面,中国台湾仍面临较大压力。第2季度台湾就业人口为953.3万人,同比增加8.4万人,增长0.9%;其中农业就业人数负增长1.5%,工业负增长0.6%,服务业增长2.1%。累计上半年就业人口增长0.9%,失业率为5.04%,仍维持5%以上的较高水平。下半年岛内景气有所回升,但失业率却不降反增,7月份失业率增加到5.16%,8月份增加到5.21%,失业人数达到52.9万人,均高于2002年水平。自2002年以来,中国台湾经济逐渐走出2001年衰退的底谷而逐渐复苏,但失业率却未出现同步下降,这种所谓的“失业型复苏”是台湾经济体发展史上所少见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岛内民间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3.经济表现仍呈现“外温内冷”的特点

    从影响中国台湾经济的因素看,2003年仍沿续2002年“外温内冷”的特点。从外部需求看,第1季度台湾对外贸易有较快增长,出口额增长11.4%,进口额增长19.9%;但第2季度受SARS疫情冲击,中国台湾出口与进口增长分别大幅降至3.6%和5.0%。SARS疫情过后,由于国际经济出现复苏态势,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台湾对外贸易出现较快增长;8月份出口增长率为14.3%,进口增长率为13.0%,外销订单增长10.7%;9月份出口增长11.6%,进口增长4.1%。累计1~9月份中国台湾出口额为1033.0亿美元,增长8.1%;进口额为907.9亿美元,增长9.2%。1~8月份外销订单增长9.51%。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累计上半年中国台湾的外贸净需求(商品与服务出口额减商品与服务进口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个百分点,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同时,中国台湾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