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05月 |
2003年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的成果是显著的。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在巴厘岛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特别是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日韩三国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进展。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克服的障碍较多,前景目前也还难以确定,因此,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2003年东亚合作的进展
1.金融领域
①亚洲货币互换计划进展顺利。从2002年以来,双边互换安排协议(BSA)从6个增加到了12个,资金规模从170亿美元增加到了315亿美元。2003年底之前,还有四个BSA(中国-印尼,中国-菲律宾,韩国-印尼和日本-新加坡)也将完成。
从中国的情况看,中国先后与泰国签署了20亿美元的美元/泰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日本银行签署了相当于30亿美元的人民币/日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韩国签署了相当于20亿美元的人民币/韩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15亿美元的美元/林吉特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日本和韩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双边货币谈判也进展得十分顺利。
②亚洲债券市场有了新的进展,亚洲债券基金已经开始运作。2003年6月2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11个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同时发布公告:正式启动亚洲债券基金,初始规模10亿美元,由各国央行动用储备以美元认购。国际清算银行为基金管理人,同时EMEAP将建立管理委员会监督运作,每一季度进行审评。
6月22日,第二届“亚洲合作对话”会议的18个成员国在泰国清迈一致通过《清迈宣言》。这份“宣言”重申了发展亚洲债券市场的共识,确定了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并提出改善和统一税收、法律、会计、信用担保与评估、清算结算的系统及监管体系;提高区域内的公众认知,创造一个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环境;发行本地货币计价的债券,促进地区内直接投资;采取坚实步骤减少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脆弱性,确保融资模式的多样化。
亚洲债券基金是2002年10月由泰国在世界经济论坛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的。这一提议的主要考虑是:第一,亚洲地区缺乏防范和应付危机的合作机制。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在接受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援助时,相当程度上这些机构都要求遵守“华盛顿共识”,实施进一步的经济自由化。亚洲债券基金的积极推出,有利于提高这一地区金融的自立性与稳定性。第二,减少东亚国家对银行体系的过度依赖。东亚国家国内信贷占GDP比重普遍较高。在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和不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国内银行往往缺乏竞争力。由于亚洲债券基金立足于扶持本地区债券市场的发展,发展直接融资,可以改变这一地区对银行业过度依赖的状况。第三,亚洲债券基金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区域债券市场发展。亚洲目前外汇储备大约有1.3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50%多。[1]亚洲债券基金将有效利用其中的一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而不再仅限于进行货币交易、购买美国债券、欧洲债券及日本债券。尽管不含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行的债券,但该基金所允许投资的主权及准政府机构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规模仍会达到400亿~500亿美元左右。该基金不仅可能带动亚太区域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会引导一些在亚太地区以外投资的资金回流亚太地区。
目前,在亚洲债券基金10亿美元的份额中,泰国已经投资1.2亿美元;韩国、日本、新加坡及菲律宾分别投入1亿美元;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将分别投入0.5亿美元;新西兰将投入0.25亿美元;中国、香港及马来西亚尚没有披露投资的金额。
亚洲债券基金刚刚出现,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首先,以美元为标准货币,而不是以本地货币计价,这仅仅有助于亚洲美元债券市场的发展,近期我们还不可能指望亚洲债券基金能够改变相关的交易成本、融资成本、本区域出口商资产与负债的货币错配与期限错配以及对美元的依赖性。其次,由于规模较小,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亚洲美元债券的发行成本,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亚洲区国家主要投资欧美债券市场的趋势。目前的资金规模只有10亿美元,相比之下,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IMF的援助资金就达600亿美元。因此,从目前亚洲债券基金的规模看,它对稳定金融的实际作用有多大很难判断。再次,通